——LOADING——

“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研讨会顺利举行

5月18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携手腾讯,在线上举行了“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研讨会。来自敦煌、巴黎、深圳的专家们,借助腾讯会议,围绕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探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的新路径。会上,三方正式发起中法“数字藏经洞”项目,共同探索法藏敦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让更多人通过数字窗口欣赏敦煌文物珍宝,感受敦煌文化之美。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法国吉美国博物馆主席Sophie Makariou、法国吉美国博物馆馆长Vincent Lefèvre、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刘小岚、法国吉美国博物馆中国和亚洲中部佛教艺术藏品主任Valérie Zaleski、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杜鹃、腾讯多媒体实验室专家李松南、腾讯云区块链专家秦青参与此次交流。会议由法中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刘英健主持,双方从敦煌的艺术文化出发,就数字时代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传播交流了观点和看法。

赵声良表示:“敦煌石窟的东方美学具有世界性,体现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敦煌文化得以弘扬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更多联动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在内的文博机构,推动敦煌文物的数字化以及学术交流,在全球更好地弘扬敦煌文化”。Sophie Makariou指出:“吉美馆藏的敦煌文物在艺术及文化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期望在疫情中借助数字桥梁,让中法之间的敦煌文化交流能够不断得到加深与拓展,并能够开展更多数字化文物的联展”。

在会议中,三方关于文物的数字化未来也展开了交流和探索,刘小岚表示:“在数字时代下,科技公司有责任和义务贡献力量,成为文博单位的数字化助手,用科技文物和文化遗产‘做加法’。即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扫描,赋予文物新的数字物理形态;利用数字创意的画笔,绘出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形态,同时打造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入口,为下一代创造文化传承的土壤。” Vincent Lefèvre 介绍了吉美在数字化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同时也表达了与腾讯和敦煌的合作的计划和意愿:“敦煌的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希望未来三方能够利用更加沉浸式、具有教育性的体验方式,将吉美博物馆的敦煌藏品通过数字化向世界介绍。”

据悉,未来三方合作落地的「数字藏经洞」项目将会在小程序「云游敦煌」中落地。该小程序自去年2月20号上线后,成为疫情中全国人民游览敦煌的重要线上平台,迄今已有近3988万用户通过它浏览敦煌的数字化文物。腾讯将以科技之力,助力文物的数字化分析与诊疗、结合VR360沉浸式技术、多媒体音视频、AI等技术手段,深入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前沿;以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基础,探索数字化文物的版权保护。未来,随着腾讯区块链等新科技的融入,中法敦煌数字文物的版权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数字文物将以更安全的方式在网络中流转、交流和共创。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及重塑”。本次交流研讨会的展开,希望在疫情之下借助科技手段搭建起中法双方沟通的桥梁,恢复受疫情阻隔的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数字时代下博物馆的创新和重塑。

未来3年,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学术交流与互动,将以数字保护、数字传播等角度,搭建起常态的合作模式,并探索更多中法相关的文化合作,包括中法敦煌文物互展等。同时,三方也将联动更多中西文化机构加入敦煌文化的交流和数字化探索中,共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促进科技与人文交汇交融,加强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

《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线上交流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欢迎在微信端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研究院官方视频号、腾讯视频、腾讯微视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