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李最雄(1941—2019)

一、简介

甘肃兰州人。1964年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1985年调入敦煌研究院;1991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毕业,获保存科学博士学位,历任保护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政协甘肃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曾兼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台南艺术大学古物保护所客座教授,曾担任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执行理事、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2012年退休。

长期从事石窟寺和古代壁画及土遗址保护的研究、教学与工程管理工作,我国石质文物和土遗址保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古代壁画科学保护的探索者,从事文物保护工作55年以来,一直奔走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第一线,在石窟壁画、土遗址保护研究领域成果卓著,为我国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研究、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带领敦煌研究院保护团队在古代壁画、石窟寺、土遗址保护领域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负责完成西藏三大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50余项,在Science(日文版)、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等专著11部,授权技术专利3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了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研究项目和工程实践,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培养出了一批领军人才,打造出了国内一流保护团队,在岩土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所取得的大量创新成果对国际同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及参考作用。

二、主要论著目录

(一)著作

1.编著

(1)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第1版),

(2)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第1版).

2.主编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石窟保护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第1版).

3.合著

(1)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编著.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第1版);

(2)李最雄,王旭东.交河故城保护加固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张景科,郭青林,李最雄,谌文武著.土遗址锚固机理初探[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4)王旭东,李最雄,谌文武,张虎元,郭青林,孙满利,王思敬,张秉坚编著.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二)代表性论文

1.独立完成

(1)石质、土质文物加固材料——PS研制过程回忆[M]//甘肃文物工作五十年.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2)介绍一种壁画(油画)保护剂[J].美术译丛,1982(01);

(3)应用PS-C加固风化砂岩石雕的研究[J].敦煌研究,1985(02):156-168;

(4)炳灵寺、麦积山和庆阳北石窟寺的风化研究[J].文博,1985(03):66-75;

(5)托拉克著.洞窟壁画的环境保护(摘译)[J].敦煌研究,1987(03):103-109;

(6)敦煌壁画中胶结材料老化初探[J].敦煌研究,1990(03):75-89;

(7)莫高窟壁画中的红色颜料及其变色机理探讨[J].敦煌研究,1992(03):41-54+128-129;

(8)甘肃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敦煌壁画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通过专家论证立项[J].敦煌研究,1993(01);

(9)丝绸路上的古遗址保护[N].中国文物报,1994-11-27(03);

(10)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关于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房屋地面建筑材料及其工艺的研究[C]//李最雄石窟保护论文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11)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中国仰韶时期建筑材料再研究[C]//李最雄石窟保护论文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12)PS加固土质石质文物的稳定性和强度问题[J].敦煌研究,1996(03):96-111;

(13)敦煌石窟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任务[J].敦煌研究,2000(01):10-23;

(14)敦煌壁画彩塑的颜料分析与保护研究[C]//两岸文物保存修复会议论文集,2000;

(15)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颜料分析研究[J].美术馆杂志,2001(总第1期);

(16)敦煌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分析研究[J].敦煌研究(保护专号),2002(04):11-18;

(17)丝绸之路石窟的岩石特征及加固[J].敦煌研究(保护专号),2002(04):73-83;

(18)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六十年[J].敦煌研究,2004(03):10-26;

(19)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4(03);

(20)丝绸之路石窟壁画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4(03);

(21)Deterioration and Treatment of Wall Paintings in Grottoes along the Silk Soad in China and Related Conservation Efforts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Sites on the Silk Road,the Second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the Conservation of Grotto Sites, Mogao Grottoers, Dunhua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4;

(22)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C]//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护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3)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颜料分析研究[C]//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4)我国古丝绸之路土遗址保护加固研究[C]//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合作完成

(1)李最雄,[日]西浦忠辉.PS加固风化砂岩石雕的进一步研究[J].敦煌研究,1988(03):28-39;

(2)李最雄,[日]西浦忠辉.敦煌壁画加固材料的选择试验[J].敦煌研究,1988(03):60-63;

(3)李最雄,易武志.PS-C对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89(02):19-27;

(4)李最雄,[加拿大]Stefan Michalski.光和湿度对土红、朱砂和铅丹变色的影响[J].敦煌研究,1989(03);

(5)[日]西浦忠照,李最雄著,谢政译.用硅酸钾加固石窟寺易损多孔石的实验研究[J].博物馆研究,1989(04);

(6)盛芬玲,李最雄,樊再轩.湿度是铅丹变色的主要因素[J].敦煌研究,1990(04):104-119;

(7)李最雄,樊再轩,盛芬玲.铅丹朱砂和土红变色研究的新进展[J].敦煌研究,1992(01):89-117;

(8)李最雄,[美]Neville Agnew,林博明.莫高窟崖顶的化学固沙实验[J].敦煌研究,1993(01):89-107;

(9)李最雄,张鲁,王亨通.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进一步研究[J].敦煌研究,1993(03):79-97;

(10)林博明,阿根纽,李最雄,王旭东.地质薄膜在莫高窟薄顶洞窟加固中的应用[G]//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993;

(11)李最雄,王旭东.榆林窟东崖的岩体裂隙灌浆及其效果的人工地震检测[J].敦煌研究,1994(02):156-172;

(12)屈建军,张伟民,王远萍,戴枫年,李最雄,孙玉华.敦煌莫高窟岩体风蚀机理及其防护对策的研究[J].中国沙漠,1994(02):18-23;

(13)李最雄,[日]西浦忠辉.用高模数硅酸钾加固多孔脆弱石质文物的进一步研究[M]//敦煌研究文集·石窟保护篇(下).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

(14)李最雄,王旭东,[美]Neville Agnew,林博明.薄顶洞窟窟顶加固实验[C]//李最雄石窟保护论文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J].敦煌研究,1995(03):18-22;

(15)张明泉,张虎元,曾正中,李最雄.敦煌壁画盐害及其地质背景[M]//敦煌研究文集·石窟保护篇(上).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

(16)李最雄,张虎元,王旭东.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C]//李最雄石窟保护论文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J].敦煌研究,1995(03):1-17;

(17)张明泉,张虎元,曾正中,李最雄,王旭东.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产生机理[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1):96-101;

(18)张明泉,张虎元,曾正中,李最雄,王旭东.莫高窟地仗层物质成分及微结构特征[J].敦煌研究1995(03):23-28;

(19)李最雄,张虎元,王旭东.PS-F灌浆材料的进一步研究[J].敦煌研究,1996(01);

(20)李震,孙文新,曾群柱,冯学智,王宝义,李最雄.敦煌壁画的计算机存贮与管理[J].敦煌研究1996(01):125-139;

(21)张虎元,曾正中,张明泉,王旭东,李最雄.敦煌莫高窟围岩稳定性及环境保护[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02):73-80;

(22)马清林,胡之德,李最雄.微生物对壁画颜料的腐蚀与危害[J].敦煌研究,1996(03):136-144;

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敦煌壁画中混合红色颜料的稳定性研究[J].敦煌研究,1996(03):149-162;

(23)陈建明,井晓平,黄宗虎,孙文新,王宝义,李最雄.莫高窟壁画近景摄影测量与图像数字处理[J].敦煌研究,1996(03):163-167;

(24)刘旭,李最雄,王旭东.裂隙的弹性耦合模型及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1996(04):49-53;

(25)张明泉,张虎元,曾正中,李最雄,王旭东.敦煌莫高窟保护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01):34-38;

(26)李最雄,王旭东,田琳.交河古城土建筑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7(03):175-180;

(27)李最雄,李实,刘刚.敦煌壁画信息的保存与艺术再现[C]//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8)李最雄,王旭东.古代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研究的新进展[J].敦煌研究,1997(04):169-174;

(29)冯清平,马晓军,张晓君,李最雄,李实.敦煌壁画色变中微生物因素的研究——Ⅰ.色变壁画的微生物类群及优势菌的检测[J].微生物学报,1998(01):52-56;

(30)樊娟,李最雄,许志正.水陆庵壁塑墙体中含水量和可溶盐分布规律[J].敦煌研究,1998(02):167-176;

(31)郭宏,李最雄,宋大康,裘元勋,许志正,汤家镛,杨富家.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1998(03):153-163;

(32)郭宏,李最雄,裘元勋,汤家镛,杨富家.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的机理研究之二[J].敦煌研究,1998(04):159-172;

(33)郭宏,李最雄,裘元勋,许志正,汤家镛,杨富家.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三[J].敦煌研究,1999(03):153-175;

(34)李最雄,王旭东,郝利民.室内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半坡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04):144-150+185;

(35)李最雄,王旭东,张志军,周铁,何帆.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04):151-158;

(36)王旭东,张明亮,李最雄.张掖金塔寺石窟防渗试验研究[J].敦煌研究,1999(03):176-180;

(37)马清林,胡之德,李最雄.中国古代镀锡青铜器(一)——镀锡与表面富锡(锡、铅)的青铜器[J].故宫文物月刊(台),1999(17-6);

(38)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中国古代镀锡青铜器(二)——表面镀锡(锡铅、铅)青铜器及其金相研究[J].故宫文物月刊(台),2000(18-3);

(39)马清林,胡之德,李最雄,白崇斌.中国古代镀锡青铜器(三)——研究实例[J].故宫文物月刊(台),2000(18-9);

(40)李最雄,殷光明.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所中的一些新成就[M]//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1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41)苏伯民,李最雄,胡之德.PS与土遗址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J].敦煌研究,2000(01):30-35;

(42)苏伯民,李最雄,马赞峰,李实,马清林.克孜尔石窟壁画颜料研究[J].敦煌研究,2000(01):65-75;

(43)苏伯民,张爱民,胡之德,李最雄.色谱法在古代绘画胶结材料分析中的应用[J].敦煌研究,2000(01):82-86;

(44)王旭东,李最雄.安西榆林窟的岩土工程问题及防治对策[J].敦煌研究,2000(01):123-131;

(45)李最雄,刘刚.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技术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1-01-17;

(46)马赞峰,李最雄,苏伯民,Michael R Schilling,林博明.偏光显微镜在壁画颜料分析中的应用[J].敦煌研究(保护专号),2002(04):33-37;

(47)范宇权,李最雄,于宗仁,赵林毅,樊再轩.修复加固材料对莫高窟壁画颜料颜色的影响[J].敦煌研究(保护专号),2002(04):45-56;

(48)王旭东,张鲁,李最雄,王昌丰,郦伟堂.银川西夏3号陵的现状及保护加固研究[J].敦煌研究(保护专号),2002(04):64-72+112-116;

(49)李最雄,汪万福,赵林毅,于宗仁,马赞峰,樊再轩.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空鼓壁画修复模拟实验[J].敦煌研究,2002(06):69-77+108-113;

(50)马赞峰,郭宏,王蕙贞,李最雄,Michael Schilling.敦煌莫高窟第85窟颜色监测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02):33-36;

(51)赵海英,李最雄,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2003(Z2):2875-2880;

(52)陈广德,李最雄,毛学峰,滕秀兰,苏伯民,赵林毅.铬黑T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敦煌壁画胶结材料中蛋白质[J].光谱实验室,2004(02):240-243;

(53)汪万福,李最雄,刘贤万,郑彩霞.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研究[J].中国沙漠,2004(03):306-312;

(54)范宇权,陈兴国,李最雄,胡之德.古代壁画中稀有绿色颜料斜氯铜矿的微区衍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52-55;

(55)汪万福,王涛,李最雄,张伟民.敦煌莫高窟崖顶灌木林带防风固沙效应[J].生态学报,2004(11):2492-2500;

(56)陈广德,张丽,李最雄,赵林毅.分光光度法测定敦煌壁画颜料胶结材料中的蛋白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47-50;

(57)王旭东,段修业,李最雄,傅鹏,刘涛.西藏萨迦寺壁画修复现场试验研究[J].敦煌研究,2005(04):16-23;

(58)汪万福,李最雄,马赞峰,付有旭,刘涛,杨韬,樊再轩,李四存.西藏文化古迹严重病害壁画保护修复加固技术[J].敦煌研究,2005(04):24-29;

(59)樊再轩,李最雄,王旭东,汪万福,马赞峰,付有旭.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空鼓壁画现场灌浆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2005(04):35-39;

(60)杨涛,李最雄,谌文武.PS—F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J].敦煌研究,2005(04):40-50;

(61)苏伯民,[日]贝若哲夫,胡之德,李最雄.克孜尔石窟壁画胶结材料的HPLC分析[J].敦煌研究,2005(04):57-61;

(62)陈港泉,苏伯民,赵林毅,于宗仁,李最雄,[美]Neville Agnew.莫高窟第85窟壁画地仗酥碱模拟试验[J].敦煌研究,2005(04):62-66;

(63)于宗仁,赵林毅,李燕飞,李最雄.马蹄寺、天梯山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分析[J].敦煌研究,2005(04):67-70;

(64)张国军,李最雄.莫高窟北区崖体病害[J].敦煌研究,2005(04):71-74;

(65)赵林毅,李燕飞,于宗仁,李最雄.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地仗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J].敦煌研究,2005(04):75-82;

(66)马清林,陈庚龄,卢燕玲,李最雄.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材料研究[J].敦煌研究,2005(05):66-70;

(67)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王娟.交河故城的主要病害分析[J].敦煌研究,2005(05):97-99;

(68)孙满利,王旭东,李最雄,张明泉.交河故城衰落的原因分析[J].敦煌研究,2005(06):118-124+144;

(69)范宇权,李最雄.西藏壁画蛋白质胶结材料的液相色谱分析[J].加拿大分析光谱学报,2005(10);

(70)汪万福,马赞峰,李最雄,杨涛,付有旭.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技术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01):52-59;

(71)赵海英,王旭东,李最雄,韩文峰,郭青林,谌文武,王生新.PS材料模数、浓度对干旱区土建筑遗址加固效果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03):557-562;

(72)段修业,王旭东,李最雄,苏伯民,傅鹏,刘涛.西藏萨迦寺银塔北殿壁画修复[J].敦煌研究,2006(04):105-108;

(73)李最雄,赵海英,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甘肃境内长城保护研究[J].敦煌研究,2006(06):219-228;

(74)汪万福,李最雄,杨涛,柴勃隆,崔强,马赞峰,白雪冰.探地雷达在壁画灌浆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M]//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秦出版社,2006;

(75)赵海英,李最雄,韩文峰,孙满利,王旭东.甘肃境内长城遗址主要病害及保护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01):28-32;

(76)赵海英,李最雄,王旭东,谌文武,韩文峰.西北干旱区石窟遗址保护[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02):78-80;

(77)张景科,谌文武,李最雄,郭青林.交河故城东北佛寺墙体裂隙发育程度反演研究[J].敦煌研究,2007(05):59-62+118-119;

(78)郭青林,王旭东,李最雄,张鲁.敦煌阳关烽燧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J].敦煌研究,2007(05):63-67;

(79)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谌文武.环境对交河故城破坏机理研究[J].敦煌研究,2007(05):68-73;

(80)和法国,谌文武,张景科,李最雄,任非凡,崔凯.交河故城41-3亚区崖体裂隙注浆研究[J].敦煌研究,2008(06):29-34;

(81)杨涛,李最雄,汪万福.交河故城土体裂隙灌浆材料性能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A02):3782-3788;

(82)郭青林,王旭东,张虎元,李最雄,杨善龙.Damag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High Cliff on the Northen Area of Dunhuang Mogao Grottoes[J].Landslides,2009(06);

(83)郭青林,王旭东,李最雄,范宇权.砂砾岩石窟灌浆材料PS-F机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3330-3334;

(84)李最雄,赵林毅,孙满利.中国丝绸之路土遗址的病害及PS加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05):1047-1054;

(85)李黎,赵林毅,王金华,李最雄.我国古代建筑中两种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10):2120-2127;

(86)赵林毅,李黎,李最雄,王金华.中国古代建筑中两种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1(12):1327-1334;

(87)李最雄,赵林毅,李黎.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新材料研究[J].敦煌研究,2011(06):59-64;

ZuiXiong Li,LinYi Zhao,Li Li.Light Weight Concrete of Yangshao Period of China: the earliest concrete in the world[J].Science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629-639.

(三)代表性专利

1.李最雄.一种硅酸盐加固用灌浆材料[P].CN8697.6,国家专利局,1996;

2.李最雄,王旭东.一种土遗址加固剂与加固工艺[P].CN10081268.3,国家专利局,2005-11-09;

3.李最雄,王旭东,张鲁.南竹加筋复合锚杆[P].CN 7950.0,国家专利局,2006-07-05;

4.李最雄,赵林毅,李黎.一种修复砖石文物的仿仰韶混凝土[P]. CN10226329.9,国家专利局,2012-07-25;

5.李最雄,王旭东,裴强强,张鲁,郭青林,杨善龙.一种PS滴渗加固土遗址的装置[P].CN3417.0,国家专利局,2011-10-12.

三、主要奖励和荣誉

(一)“应用PS-C加固风化砂岩石雕的研究”项目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PS-F系列注浆材料研究”获1996年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三)“莫高窟第85窟保护项目”获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创新二等奖;

(四)“西藏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研究及修复项目”获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创新二等奖;

(五)“土遗址抢险保护项目”成果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岩土质保护材料研发项目”成果获甘肃省发明专利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