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树牢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 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为什么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求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创新。我们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 麦积山石窟:守护千年文脉,迈向永续未来

    春日的天水市麦积山景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暖阳下,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麦积山石窟更显庄严神秘。石窟内,栩栩如生的佛像线条柔美、神态万千,仿佛在讲述着古时的传说。2月20日一大早,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主任马千同往常一样,投入到石窟的保护工作中。回想起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的情景,马千仍难掩激动之情。赓续“莫高精神”,让石窟焕发新光彩马千的工作,便是日复一日地在石窟中为文物“看...

  • 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有礼 一起过节” 2025年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活动启幕

    四海烟花同贺岁,五洲笑语共迎春。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到来之际,“新春有礼 一起过节”——2025年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活动近日在全球多地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交流局及海外总站承办,从1月中旬启动,将持续至元宵节。活动以春节文化主题文创产品为桥梁,共遴选推广文化内涵深厚、承载寓意吉祥、创意设计精巧中国文创产品26类,向海外友人寄送,传播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

  •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与莫高窟相伴,守一不移

    我与敦煌的结缘始于1962年8月。按照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惯例,毕业班的学生要到典型的文化遗产地参加毕业实习。敦煌莫高窟是我年少时的梦想,我对她充满了向往。老师安排我去敦煌莫高窟,正巧了却我的一桩心愿。在敦煌莫高窟参观学习,我被面前各式各样的洞窟,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彩塑,丰富多彩、璀璨瑰丽的壁画所震撼。可是举目远望,莫高窟周围都是戈壁荒漠,近看与洞窟相邻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我这样住惯了城市的学...

  • 愿为敦煌作锦诗——记“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

    樊锦诗简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敦煌研究》期刊主编,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

  • 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何以跨越千年?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描绘宏伟愿景、饱含殷切期望。贺词中提到“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作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10余个朝代的开凿和修缮,现存221个窟龛,存留泥塑及石雕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麦积山...

  • 甘肃敦煌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

    11月30日上午,甘肃敦煌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

  • 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100多年前,由于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敦煌文献的流失,敦煌文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敦煌文化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各方面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敦煌文化涉及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尤其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华文化与诸多外来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数字敦煌”使文物“活起来”

    “数字敦煌”使文物“活起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给敦煌石窟建立科学记录档案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莫高窟洞窟及其壁画退化、病变的严重性。我们试图用胶片拍照和录像的方式,为后人“留下”莫高窟,但是这两种方式不仅精准度和精细度不够,而且胶片放久了会褪色,胶片所拍的照片和录像均无法永久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我到北京出差。一位专家知道我在关注科技保护,带我去看电脑。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只要壁画能变成数字图...

  • 赓续传承,千年瑰宝添新韵(人文观察·文化中国行)

    研究人员在莫高窟进行数字化采集。敦煌研究院供图游客在莫高窟参观。王 毅摄(人民视觉)缓缓爬上脚手架,打开工具箱,屏息凝神,轻捏洗耳球小心吹去壁画上的浮尘,注浆、回贴、滚压……上午8点多钟,壁画修复师付有旭早早赶到莫高窟,开始新一天的“面壁”作业。从事文保工作37年,经他“妙手回春”拯救的壁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米。坐落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莫高窟,拥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00多身彩塑,...

共246条 首页上页12345...25下页尾页 共25页 /25页 跳转

新闻资讯

  • 敦煌研究院开展2025年干部教育集中培训暨新入职干部培训

  •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开幕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助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敦煌举行

  • 敦煌研究院与敦煌市召开推动院地合作座谈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