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新“丝路人”的精神图谱——记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创新团队

    新华网兰州12月13日电(朱霞 宋燕 童张伟)河西走廊最西端,大漠戈壁深处,坐落着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千万里之外赶来这里,只为一睹莫高窟的遗世风采。77年来,为了让这颗“丝路明珠”重放光彩、“容颜永驻”,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用智慧和汗水凝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绘就了新“丝路人”的精神图谱。    传承接力,志当莫高“护窟使者...

  • 中日敦煌合作再“续航”

    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举办线上交流活动,回顾30多年来中日在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合作历程,并发表联合宣言。线上交流活动截图。(敦煌研究院供图)活动中,来自两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文物保护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根据联合宣言,疫情过后双方将重启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和展览,继续联合培养人才。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家机构在敦煌学、美术临摹研究、石窟考古、文物保护...

  • 全国道德模范|心许敦煌——记全国道德模范樊锦诗

    83岁的樊锦诗又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全国道德模范。她一生简朴、淡泊名利,这些年所获的奖章、奖状、奖金,她悉数交回单位。“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归于敦煌研究院几代人。”...

  • 文物研究工作者朱非清:让莫高窟壁画“老”得慢一点

    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敦煌,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漠边塞风光,名扬天下。几个世纪以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诞生了享誉中外、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吸引了无数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敦煌的千年文化永葆生机。近日,六位“敦煌守护者”向人民网多语种报道团队分享了他们守...

  • 文物数字化工作者陈鑫: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

    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敦煌,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漠边塞风光,名扬天下。几个世纪以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诞生了享誉中外、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吸引了无数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敦煌的千年文化永葆生机。近日,六位“敦煌守护者”向人民网多语种报道团队分享了他们守...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师刘涛:将文物价值传承下去

    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敦煌,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漠边塞风光,名扬天下。几个世纪以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诞生了享誉中外、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吸引了无数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敦煌的千年文化永葆生机。近日,六位“敦煌守护者”向人民网多语种报道团队分享了他们守...

  • 莫高窟讲解员郭晓婕:向世界讲述敦煌故事

    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敦煌,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漠边塞风光,名扬天下。几个世纪以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诞生了享誉中外、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吸引了无数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敦煌的千年文化永葆生机。近日,六位“敦煌守护者”向人民网多语种报道团队分享了他们守...

共247条 首页上页1...2122232425下页尾页 共25页 /25页 跳转

新闻资讯

  • 敦煌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敦煌研究院党委开展巡视“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召开

  • 敦煌研究院举行2025年清明节祭扫活动

  • 敦煌研究院开展2025年干部教育集中培训暨新入职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