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古丝绸之路上的北石窟寺近日启动防汛工程,通过搭建临时性保护棚、加强监测等方式,应对即将到来的雨季。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亮介绍,位于石窟南端的防水棚于2021年搭建,棚面为树脂瓦材质,通过近一年的温湿度、渗水率等数据监测,防水效果明显。为防止降水通过崖体裂隙下渗,工作人员在北石窟寺搭建了临时防水棚(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临时防水棚能将雨雪有效排离崖体,防止降水通过崖体裂隙...
正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上,亭台楼阁从壁画中“跃”出,成为立体的建筑模型。此次展览历时7年策划,共展出419件(套、幅)展品,涉及三维建筑复原模型、3D打印建筑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文物等。唐代佛寺建筑群模型。新华社发(付华林摄)“复活”壁画中的建筑,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展览共将26幅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转化为建筑模型。其中最大一个展品是长达4米的唐代佛寺建筑群...
流沙不语,一眼千年。古老的旋律在莫高窟汇成千古绝唱,穿过历史长河留存至今。绵延一千多年的敦煌文化多元灿烂,享誉全球。敦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如何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到敦煌,包括洞窟在内的佛教艺术体系也随之传了过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不同文化在敦煌不断交融、结晶。莫高窟现存彩塑2000多身,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一直到清...
“听说你们那儿下雨啦?”“是的,总书记,我们在做相关监测工作。”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同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热情握手,并关切地询问敦煌的近况。敦煌的雨,为何让总书记如此挂心?此前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便来到敦煌莫高窟。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关...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轻工作者,他们正值芳华,或受前辈感召,或为实现艺术理想,离开热闹的大城市,来到安静的莫高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传好接力棒”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他们和一代代莫高窟人一样,来到这里,留在这里,牵挂这里。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4月19日,在莫高...
20世纪60年代,常书鸿工作照。 1953年10月,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在榆林窟夜间工作场景。 1955年10月, 段文杰工作照。 20世纪90年代,樊锦诗工作照。 2019年,敦煌研究院部分职工合影。坚守大漠,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品质。甘于奉献,就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勇于担当,就是不忘初心、为国尽责、勇挑重担的使命意识。开拓进取,就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是莫高...
敦煌研究院讲解服务团队。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2020年2月,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线。 2018年2月,“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外景。1979年,随着敦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依据洞窟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制定了洞窟开放标准,选择了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洞窟,正式向...
“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 樊锦诗带领项目团队在莫高窟第275窟核对石窟考古报告测绘图。 2018年3月,敦煌研究院专家赴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考察。 2018年9月,“绝色敦煌之夜”文艺演出在敦煌大剧院举行。 《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敦煌遗书数据库。敦煌自古以来便是“华戎交汇一都会”,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来自南亚、西亚、中亚、东亚甚至欧洲的文化汇聚于...
莫高窟第158窟壁画修复工作现场。 敦煌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联合考察碎叶城遗址。 2020年,我国首座文化遗产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莫高窟第148窟数字化采集工作现场。 获奖证书。曾经,石窟崖体残垣断壁,石窟内外黄沙湮没,石窟壁画病害丛生……如今,石窟崖体坚固整洁,石窟内外焕然一新,石窟壁画焕发生机……文物保护,看得见的是变化与成绩,看不见的是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日复一日,...
大型画作《锦绣丝路》局部。敦煌石窟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中控室。 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正式出版。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现场。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022年1月1日起,“飞天”专题游览线路试运行。首创文保领域多个“第一”,科研成果“红利”惠及全国16个省(市、区);敦煌学研究成果丰硕,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