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创造“典范” 打造“高地”敦煌,如一颗明珠,穿越千年,熠熠生辉。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全国宣传部长电视电话会议27日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工作,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黄坤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工程近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近年来愈发突出的古老石窟保护与旅游之间的矛盾,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效果图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现存的735个洞窟中,窟内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上、病害较轻且适宜开放的只有100多个。近年来,莫高窟旅游愈发火热,2019年游客已达220余万人次。加之洞窟内部空间大而窟口小,游客集中参观容易导致温度、湿度等洞窟微环境发生变...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深刻阐述了历史文脉与现实道路、文明认同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思接千载、鉴往知来,传递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烈信号。这次重要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数字敦煌”硕果累累对于敦煌石窟保护来说...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可对莫高窟人,三年前的一幕幕仍然还在眼前。三年来的每一个日子,更是内心充盈着力量,步履铿锵,足印清晰。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首站来到莫高窟,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秉承‘莫高精神’,我们始终围绕‘保护、研究、弘扬’三大方向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