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涌进一万八千多人,你不能不让看。可严格说,那甚至算不上是展览场地,只是个文物库房,怎么接待?”
“观众不能出事,文物也不能出事。这种挑战是持久的。”
“你的研究成果是要让大家明白,就敦煌说敦煌的时代过去了。”
“敦煌的命运浓缩着中国的命运,中国复兴了,敦煌就复兴了。”
因为莫高窟的举世闻名,承担着其守护责任的敦煌研究院,常常处在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都是话题。
应该说,敦煌研究院这些年做了不少事。保护、研究、弘扬,哪一件展开来说,厚厚一本书也说不完。这家地处偏远但名声不小的学术研究机构至今取得的成绩,没有愧对其所守护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点,国内认可,国际也认可。成绩背后,是永远留住莫高窟的美好梦想;成绩背后,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复兴之路。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与专家、学者探讨交流(本报记者郁婕)
科学保护
莫高窟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在欧亚文明互动、中国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因为莫高窟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六条标准,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的独一无二,使其拥有了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但自16世纪以降几百年间,由于无人管理,莫高窟遭受了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历尽沧桑,几成废墟。敦煌研究院成立后,为实现莫高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几代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抢救性保护到科学保护,从预防性保护到永久性保护,使其真实地、完整地流传后世,成为可能。
参加敦煌国际艺术交流的专家和学者认真观摩岩彩艺术(本报记者郁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