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正文

珠峰画作遗扶桑 常书鸿八访日本

日期:2021-10-27

2021年10月10日日本《圣教新闻》在“叙说绘画”栏目中推出为艺术的秋天增添色彩的专题:欣赏画家常书鸿夫妇的杰作《珠穆朗玛峰》。该巨幅绘画陈列展示在东京牧口纪念馆一楼大厅。并特别报道:画家常书鸿与妻子的《珠穆朗玛峰》。报道称,巨幅油画《珠穆朗玛峰》是画家常书鸿1992年88岁生日那一天完成的。画作尺寸高约3.2米×宽5.3米,夫妇的签名在左下角。这里提到的油画《珠穆朗玛峰》揭开了近30年前中日友好交流的一段封尘往事,斯人已去,但追忆无疆。



图片1.说明:巨幅油画《珠穆朗玛峰》

图片2.说明:选自《圣教新闻》2021年(令和3年)10月10日(星期日)第二版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十一大报告正式宣布“中央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科学大会”。9月5日至15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预备会议,号召全国各行各业努力工作争创佳绩为大会献礼。常书鸿夫妇接受了大会筹备办的邀请赴北京,为盛况空前的全国科学大会创作大型油画,画室就设在会议筹备办所在地——北京展览馆。中科院兰州冰川所,为父母亲提供了有关图片资料,油画创作极为艰辛,历经数月,几易画稿,方案多次推倒从头再来,几度陷入绝境,几度又柳暗花明,终于夫妇两人经过慎密构思决定绘制《攀登珠峰》油画,来表现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精神。

画面上,珠峰高耸,气势恢宏,冰川皑皑,晶莹壮丽,攀登者砥砺前行,峰顶在望,前路漫漫,艰险重重,初心未改,戮力同心,奋力向上,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令人震撼,催人奋进。

画稿一经确定,父母即刻投入创作,夜以继日,潛心作画。在各方大力支持配合下,终于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巨幅油画《攀登珠峰(献给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同志)》(高3.3米×宽5.5米)如期完成。为庆贺工作告竣,大家以《攀登珠峰》为背景合影留念。

图片3.说明:为庆祝画作完成拍照留念,前排:右1.李承仙,右2.武衡(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右3.常书鸿,右4.谭运德,后排:右1.常嘉皋。

同在1978年,为了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作家徐迟将自己历年创作的六篇报告文学,汇集出版了《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集)》,文中记述了各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的四位中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地质学家李四光(《地质之光》,1977.8)、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1977.9)、植物学家蔡希陶(《生命之树常绿》,1978.2)、物理学家周培源(《在湍流的涡漩中》,1977.2),以及一位艺术家常书鸿(《祁连山下》,1956.10)、一位石油人铁人王进喜(《石油头》,1977.5),他们都是把才华奉献给祖国,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人,他们经历艰辛与坎坷,却坚守初心,奋斗不懈的经历,感动了国人。

图片4.说明:1978年版《哥德巴赫猜想》的封面与扉页

图片5.说明:《哥德巴赫猜想》书中插页与目录

1978年,一幅画,一本书,同为科学的春天呼唤,同为四个现代化鼓劲,同为一次科技盛会庆贺,这幅画,这本书,是公元1978的记忆年轮。

1978年3月18日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会议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科学的春天来了。

时光似水,岁月如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科技强国之路,会议距今已43年了,今天的中国已跨入了科技大国的行列,前辈们的愿景正在实现。

1982年10月,常书鸿夫妇应浙江大学邀请,为常书鸿的母校浙江大学创作了第二幅《攀登珠峰》(高3.4米×宽5.4米)巨幅油画。

1990年11月2日《常书鸿·嘉煌父子画展》在静冈富士美术馆开幕。画展会场特别展示了1978年常书鸿、李承仙夫妻共同创作的,《攀登珠峰(献给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同志)》是引起极大轰动。1990年11月6日与池田的交谈中父母详细讲述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以及这幅画蕴含的精神,池田对父母在逆境中自我完善,坚持艺术创作的精神非常认同并在与父母交谈中多次提到。

1990年11月6日晚上,母亲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天下午池田先生夫妻会见了我们,你父亲把借展的《攀登珠峰》(1978年就归属国家科委)说成赠给,好在翻译急中生智,当时总算搪塞过去了……”这事也触发了父亲想赠画与池田的想法,促成了常书鸿夫妇第八次访问日本。

1990年11月父母第七次访日回国后,就开始考虑是否再画一幅《攀登珠峰》,赠送池田以延续他们之间多年的友情。

1991年父母在北京以《攀登珠峰》画稿为蓝本,开始了重新绘制工作,工作量很大,当时父亲已87岁高龄,母亲也67岁了,两位老人要完成这项工作,实在太不容易了,但他们做到了。

1992年4月,父母再度合作完成了《攀登珠峰》巨幅画作,这是他们合作完成的同一主题的第三幅画作,并改称《攀登珠峰》为《珠穆朗玛峰》,同时将这一画作赠送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此画也成为父亲晚年完成的最后一幅大作。常书鸿夫妇第八次来到日本。

日本《圣教新闻》1992年(平成4年)4月4日在第1版报道了此事:

敦煌守护者——常书鸿夫妇怀着友谊之心,将再现艰苦奋斗时代的灵魂巨作《珠穆朗玛峰》,赠送池田名誉会长,揭幕仪式定于本月举行。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画家常书鸿夫妇将向池田名誉会长赠送的巨幅油画《珠穆朗玛峰》,是这对夫妇在非常时期后(1978年)绘制的《珠穆朗玛峰》,相同主题的巨作,从去年(在北京)开始绘制,为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并作为深厚友谊的象征赠送给名誉会长,将在这个月举行赠送和揭幕仪式。

图片6.说明:父母为画作签名

为敦煌美术保护与研究奉献半生的“丝绸之路明珠”守护者——画家常书鸿与名誉会长的最初相遇是在1980年,名誉会长第五次访问中国。此后,两人就艺术与人生进行了深度的交谈,他们深厚情谊结出了累累硕果,如对谈集《敦煌的光彩》的发行、《父子画展》的成功举办。

在1990年11月的友好交谈中,常书鸿先生向池田名誉会长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想把这幅《珠穆朗玛峰》的画送给池田先生。我相信,能理解这幅画的人,除了名誉会长之外,绝对没有其他的人。”

图片7.说明:摘自《圣教新闻》1992年4月4日第4版报道及报道中上图片说明:这次赠送的《珠穆朗玛峰》是曾经在日本展出过的一九七八年绘制的主题相同绘画作品。下图片说明:常嘉煌等众人正在准备进行画作的缝合工作。

1992年4月12日,在东京都八王子市创价大学池田纪念讲堂二楼大厅,举行了中国敦煌研究院常书鸿名誉院长夫妇赠给名誉会长的名画《珠穆朗玛峰》隆重揭幕仪式。我也荣幸地受到了邀请,并允许我跟随父母进行拍照。在揭幕式之前池田名誉会长夫妇会见了常书鸿夫妇,授予常书鸿:东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赏奖章,授予李承仙:圣教文化赏奖章。

图片8.说明:池田先生向常夫妇祝贺,右起:李承仙,常书鸿,池田大作,洲崎周一(常嘉皋摄影)

图片9.说明:授予的奖章

在约五百名代表热烈的鼓掌声中,常书鸿夫妇拉下红白色绸带,一幅高3.2米×宽5.3米的杰作展现在众人眼前。

图片10.说明:父母在池田先生和众人的注目下为大画揭幕 (常嘉皋摄影)

名誉会长握着常书鸿夫妇的手,感谢他们的真诚和友谊。父母亲笑容满脸,分享着对画作揭幕的喜悦。

图片11.说明:接受众人祝贺(常嘉皋摄影)

日本《圣教新闻》1992年(平成4年)4月14日第4版报道刊登题为:
像剧作一样名画《珠穆朗玛峰》是灵魂与勇敢的杰作

池田名誉会长在全国青年部干部会暨茨城县总会的致辞如下(摘录):

今天,我们欢迎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常书鸿先生和他的家人来到创价大学,并举行了常书鸿画伯赠予我的《珠穆朗玛峰》画作揭幕仪式(热烈掌声)。

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守护神”,享誉中外。他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我与常先生的对谈集《敦煌的光彩——畅谈美与人生》(德间书店出版)中介绍过。

在创大校园中,有两棵相互支撑的樱花,我曾经赞叹这对历经千辛万苦的夫妻的“胜利人生”,取名为“常书鸿夫妇樱”。经历了严冬之后,绽放美丽花朵的身影,象征两人的脚步。

这对夫妇很高兴地看到了这对夫妇樱花后,多次在樱花面前拍照留念。

 

图片12.说明:常书鸿夫妇在樱花盛开的“常书鸿夫妻樱”前留影(1992年4月)

常先生本月六日渡过了八十八岁米寿生日。当看他走向揭幕仪式的会场充满活力的样子时,真让我感到高兴。
并听他说道:我还是个‘青年’,我会战斗到一百岁,没有‘青年之心’,就无法打开‘新世界’,也无法建立‘希望的未来’。
他的形象显示了他的模范气概。不管怎样,真正的“友谊之心”永远不会消失。
在这个讲堂旁边的“文学池”,特意请常先生题写:“文学之池”,“文学之桥”。这也是“真心诚意”的“友谊之宝”……。

图片13.说明:上侧图片: 选自《圣教新闻》1990年11月5日[5], 下侧图片:1992年4月12日在“文学之桥”前留影,右起:常嘉皋,常书鸿,李承仙,常嘉煌。

图片14.说明:池田名誉会长得知1992年

4月6日,是常书鸿先生88岁(米寿)诞辰日,特意吩咐定制了直经八十八公分的蛋糕,上面点缀着八十八粒特大草莓,蛋糕的上方是由巧克力制作的“常书鸿夫妇樱”左边是中国国旗图案,右边是创价学会会旗图案,也都是用巧克力精心制作的。上侧图片:前排右起:郭绥东,刘渊,朱盛曾,李承仙,常书鸿,常嘉煌,中川登志惠,后排右起:常嘉皋,三津木俊幸,李建勋。

从父亲常书鸿和母亲李承仙于1957年12月20日第一次访问日本,举办“中国敦煌艺术展”,到1992年4月12日向池田先生赠送油画《珠穆拉玛峰》,池田先生向常书鸿授予东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章,历经了35年,常书鸿夫妇曾八次访问日本,多次应邀为日本民间作画,还应邀为东京艺大讲学,传播敦煌艺术,搭建中日文化交流之桥,是他们晚年始终在坚持的。世界上的文明和文化丰富多样,有着很大差异,不同文明和文化需要通过深入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实现和谐共处,这是父母亲的一生的愿望,也是我们继续要努力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21.10.27.于日本

本文日文部分由常嘉皋、刘渊翻译,文中除影印件外图片均由常嘉皋提供。

日文专请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常任理事朱金诺先生校核,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常嘉皋编辑:李喆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甘肃敦煌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

  • 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4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 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省级人才计划公示,敦煌研究院15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