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攻坚,守护文物安全”专题刊于《文物天地》2024年第5期
苏伯民
敦煌研究院院长
问:通过反思近年来的文物安全事故,如何真正压紧文物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敦煌文物安全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伯民:就文物安全工作来讲,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出专门工作部署,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努力,文物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逐步加大,文物安全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整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的了解,破坏遗产本体和风貌的法人违法现象、文物被盗、文物建筑火灾等事件仍屡屡发生,危害文物本体安全的地震、洪水等各类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仍无法完全消除。两种情况的存在也充分说明文物安全形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文物安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以案促建,把握好制约文物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文物安全切实融入文物事业发展。
没有责任就没有安全,敦煌莫高窟文物安全工作涉及到多部门、多链条,相关部门、从业人员都在不同的岗位承担着各自的职责。要压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一是打造更为规范的安全责任体系,作为基层单位,确保文物安全,单位负责是核心,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严格落实《甘肃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制实施办法》,自觉接受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设立有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保卫处,构建全员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应办法明确院内各部门职责范围内履行文物安全相关工作的责任,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权限、考核内容,确保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有效形成“人人抓安全”的机制,推动专业安全管理。二是健全更为科学的文物安全制度标准,针对文博单位的安全管理特点,开展针对文物本体、盗掘盗窃、火灾风险、生产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风险清单,分级分类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制定完善文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安全隐患整改、文物保护工程和安全防护工程实施与管理、应急预案与演练等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预防为主、责任明晰、系统防范、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化、精准化。三是形成更加明确的安全监管机制,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研究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框架下,设立有部门及“平安石窟”建设等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旅游开放、展示弘扬、业务研究、安全防范等专业领域的安全重大议题,坚持“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安委会负责对全院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单位监管更加高效有力,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取得实效,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旺季游客秩序维护
莫高窟文物安全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特殊的保存环境、复杂的人员活动以及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要求等方面,比如莫高窟沙尘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带来的压力,既需要保证游客参观期间的安全,也需要采取措施避免游客对洞窟内文物的影响等等。当前,敦煌研究院基本建成以保护和管理并重,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技术、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为保障的综合保护管理体系,基于上述,莫高窟文物安全工作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专业的安全措施,加强科技赋能和管理提升,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保护莫高窟文物的安全。
问:消防疏散演练问: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强化部门协作,排查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切实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尤其是目前多种风险升高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应急物资设备、应急演练等工作?
苏伯民: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定期会同相关部门,研判文物安全形势,确保信息共享畅通,通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文物的状态和安全状况,重点排查整治法人违法、盗掘盗窃、火灾事故、生产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文物本体重大隐患等安全问题,严控安全事件发生。二是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内设安全保卫机构,归口管理遗址和文物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治安保卫、风险管控、应急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针对安保人员、讲解员以及其他岗位人员的专业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处置训练、演练等,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三是加强应急物资设备的管理与准备,建立有完善的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清单,根据不同的应急场景和需求,在窟区附近配备和储备应急物资,并由专人管理,定期对应急物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能够随时投入使用。四是加强与驻地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主动对接敦煌市政府应急、消防、安监、自然资源、公安、医院等部门,共同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的协同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配合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形成有效的应对合力。
无人机巡查
问:据悉,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实施了更加密集的遥感卫星执法监测。请谈谈贵单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目前已经建设完成涵盖院管辖的莫高窟、麦积山等六处石窟寺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年度卫星遥感照片的对比,定期的无人机巡查并结合人工巡查等手段对保护区的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文物本体进行了精细化监测,及时发现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通过与地方政府协作,共同对相关情况进行处理。我们还积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监测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科技应用能力。虽然我们在遥感卫星执法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应用,但还需在加大遥感卫星技术创新、拓展遥感卫星覆盖范围、构建预警机制方面持续用力,共同达到最佳的监测效果和防护目标。
应急指挥中心值守
问:在利用高新科技支撑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方面,贵单位做了哪些探索?
苏伯民: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文物平安工程,推进“平安石窟”建设,近些年,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已完成六处石窟近10项安消防工程及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文物安消防设施覆盖率达100%,安消防设施的建设运用了先进的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火灾图像识别、无人机、多模物联等技术和设备,使院辖石窟的防盗、防破坏、火灾防控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与人防、物防的深度融合,技术和管理上双重提升,初步建成联通一院六地的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已形成“信息综合、科学研判、协同管理、主动干预”的管理模式。二是通过参与文物安全科技项目及标准研究工作,提升文物安全防护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近些年,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先后参与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可移动文物安防(防盗、防破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国家文物局行业标准《文物保护工地安全管理规程》等研究工作,加强科研成果应用。
洞窟内新型玻璃屏风
问:目前,文博机构普遍采用了升级的安防系统。毋庸讳言,某些场所如过远的警戒线、模糊的玻璃罩等,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物观赏体验。在让文物活起来和文物安全的关系上如何做好平衡?
苏伯民:要让文物活起来和文物安全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就必须按照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工作要求,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创新、材料更新等多种手段提升游客参观体验水平。如莫高窟洞窟内为了防止游客触摸壁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开放洞窟安装了玻璃屏风,受当时制作工艺的影响,玻璃清晰度、色差都不能真实反应壁画细节和真实颜色。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采用博物馆展柜专用低反射夹层超白玻璃作为洞窟玻璃屏风,该屏风具备一定抗冲击能力及防爆能力,同时具备防紫外线和安全防盗的功能;展示性方面,具有通透性好,反光率低,色彩还原真实,夹层玻璃内无夹杂物、雾状缺陷等特点,减少其对文物观赏的干扰。同时,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结合洞窟屏风的安装,在屏风框架上安装符合博物馆书画展厅的灯光设施。另外,还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他展厅让游客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通过虚拟互动体验来深入了解洞窟文物故事和价值,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文物展示方式,提升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