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萨米别科娃·阿依占、马腾宇、程亮、苏伯民、仇健为实验室揭牌
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文化遗产保护局局长萨米别科娃·阿依占,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马腾宇,甘肃省文物局局长程亮,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出席仪式并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苏伯民签署协议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苏伯民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致辞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介绍了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安全检测中心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将为进一步深化两国文化联系、促进民心相通作出积极贡献。

马腾宇在仪式上讲话
马腾宇表示,中吉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是我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践,甘肃省科技厅将全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文保领域科技创新与文化科技融合。希望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国内外优秀科研力量,为国际科技合作树立典范。

程亮在仪式上讲话
程亮表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增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甘肃省文物局将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深化政策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实验室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典范。

苏伯民致辞
苏伯民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背景,并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合作迈入更加务实、深入的新阶段,共同探索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作为省级科研平台,实验室将依托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和中吉双方的合作基础,聚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未来,实验室将整合中吉两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研资源,搭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活动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郭青林主持。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