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甘肃省社科规划办的组织下,于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召开了马德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结题评审会。评审专家组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郑炳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屹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伏俊琏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再聪教授组成,伏俊琏教授任专家组组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主任科员杨燕,敦煌研究院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研究员,《敦煌研究》编辑部主任党燕妮副研究员,兰州大学吐送江·依明教授,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古籍处二级调研员扎西卓玛及项目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由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主持。

结题评审会现场
首先,廖士俊副书记代表敦煌研究院致辞,并向出席的领导和评审专家组介绍了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工作及课题组基本情况。她指出,本项目于2012年获准立项,是我省文博系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前后获得两次滚动资助,经费共计190万元,成为目前为止我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额度最高的项目。并且强调未来实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数字化回归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应用型成果,作为敦煌遗书数字化的平台,是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敦煌遗书回归中国、回归敦煌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回应总书记嘱托的重要一步。廖书记表示,敦煌研究院非常重视此次评审会,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继续完善《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这个平台,使敦煌研究院成为真正意义上敦煌遗书数字化回归的主阵地,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敦煌学研究提供资料共享的平台。

敦煌研究院副书记廖士俊发言
其次,李庆武处长对我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敦煌研究院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项目在我省所有社科项目和科研工作中的意义等方面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截至目前,我省争取到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共33项,其中敦煌研究院就有3项,马德研究员主持的《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是敦煌研究院获批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敦煌研究院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和完成方面成效比较明显。李处长指出,《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项目具有重大的意义,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敦煌遗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各地所藏敦煌遗书资源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敦煌遗书数据库,能够充分保存全部敦煌遗书,为后人留下完整的敦煌遗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敦煌文物的回归,为广大敦煌学者提供系统、便利的史料资源,推动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造化、创新性发展。并希望今天的评审会后,课题组要充分吸纳专家评审意见,全面修改完善,继续充实数据,跟进研发,建立面向世界学林的高级敦煌遗书数字平台,要进一步开展深度研究,以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积极谋划开展“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建设”项目,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更高的研究价值。

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发言
项目首席专家马德研究员从课题的竞标、立项、检查、评估及滚动资金等项目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他详细介绍了《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开题时设五个子课题,执行期间因敦煌遗书数字图片采集量过大,经报请上级批准,增设第六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为兰州大学韩春平负责的“敦煌遗书数据库理论研究”。在一、二两期项目推进过程中,本子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人员先后就本子课题相关主题撰写并发表多篇专题论文,同时有一篇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子课题二为浙江大学许端清负责的“敦煌遗书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系统开发”。开发完成了敦煌遗书数据库软件系统,支持敦煌遗书的录入、检索浏览、输出等管理与使用。
子课题三为敦煌研究院邰惠莉负责的“敦煌汉文遗书数据”。完成敦煌研究院及甘肃省内藏敦煌汉文遗书700余件的基本信息、数字图片4300幅的编辑(与第六子课题组合作)、录文(约3000000字)等全部数据;完成国内外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藏敦煌汉文遗书60000件的全部基本信息和部分录文(计约21000000字)。
子课题四为敦煌研究院勘措吉负责的“敦煌藏文遗书数据”。完成敦煌研究院及甘肃省内藏敦煌藏文遗书6700余件的基本信息、数字图片编辑(与第六子课题组合作)、录文(约1100000字)等全部数据;完成国内外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藏敦煌藏文遗书7000件的全部基本信息和部分录文(计约500000字)。
子课题五为浙江大学瞿晶和敦煌研究院李国负责的“敦煌遗书研究文献”。(1)完成敦煌藏经洞开启以来全球各地有关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计约70000余条,500万字。(2)完成甘肃境内17家收藏机构(或单位、个人)藏敦煌汉文遗书研究文献著录,计约31000余条,160万字。
子课题六为敦煌研究院盛岩海负责的“数字化成图像摄影采集和数字图像编辑”。完成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敦煌市博物馆、敦煌市档案局、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永登县博物馆、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高台县博物馆、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敦煌藏经洞汉、藏文遗书数字图片采编,搜集整理甘肃省境内所藏敦煌汉、藏文遗书数字图片80000余幅。

首席专家马德研究员发言
会上,子课题二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许端清现场演示了数据库检索功能。《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主要内容分为遗书基本信息、遗书数字图像、遗书全文录文和遗书研究文献信息四大版块,用户可以快速便捷检索全文,文本中的任何字、词、句、短语或长文随意检索,查阅快捷方便。本项目的一大亮点是汉、藏文遗书的全文及图片在同一个数据平台中直接检索、下载和复制使用。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带动研究工作,出版大型敦煌遗书图录、分类整理出版各类目录(叙录),以及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子课题三负责人敦煌研究员邰惠莉研究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解答。

子课题负责人许端清教授发言

子课题负责人邰恵莉研究员发言

会议主持人陈港泉研究员
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评审组高度评价本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验收结项,鉴定等级优秀。认为本项目第一次在国内研发敦煌汉、藏文全文数字化检索平台,是文理兼备,跨学科研究的应用型成果,为我国敦煌学研究、民族学研究、藏学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应用研究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检索平台,必定在上述研究领域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希望今后敦煌研究院能够继续支持课题组的后续工作,早日建成全世界资料最完备、功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使用最方便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数据库平台,用数字化的形式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回归,为全世界的研究者和敦煌文化爱好者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翔实的共享资料平台。

评审专家组、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