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暨脆弱质砂岩石窟劣化机制与防控技术研讨会在庆阳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长安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近80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

与会代表集体合影
开幕式上,詹社红副研究员代表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孙满利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李黎所长代表承办单位分别致词,介绍了此次论坛的缘起和发展契机,并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者相聚庆阳。
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先后有11位青年学者针对最新学术成果开展了分享与交流,就共同推动脆弱质砂岩劣化机制与防控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讨会分为3个单元专题讨论,内容涉及脆弱质砂岩石窟赋存环境与保存关系、脆弱质砂岩石窟调查方法与岩体特性研究、地质调查与分析、砂岩质石窟单因素劣化机理、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石窟窟檐存废等,从岩石力学、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学、化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詹社红致词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满利致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李黎致词
论坛结束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西晨研究员在专题研讨会总结中指出:此次会议针对诸如北石窟寺脆弱质砂岩石窟的突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赋存环境、地质条件调查方法、劣化机制以及保护防控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目标明确,恰逢其时,是脆弱质砂岩石窟寺劣化机制研究与防控技术工作开展的良好开端。此次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希望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共享智慧、共谋发展,更希望年轻人勇于担当,接好老一辈的接力棒,发扬“莫高精神”,抓住时代机遇,壮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队伍,为“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以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索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

青年论坛会场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韩增阳汇报

敦煌研究院 张博汇报

兰州大学 任晓峰汇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梁行洲汇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王玉超汇报

长安大学 裴润生汇报

兰州大学 刘盾汇报

敦煌研究院 俞作辉汇报

西北大学 沈云霞汇报

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李杰汇报

兰州理工大学 张琪汇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西晨作研讨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