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流沙千年望敦煌

日期:2022-05-24

流沙不语,一眼千年。

古老的旋律在莫高窟汇成千古绝唱,穿过历史长河留存至今。绵延一千多年的敦煌文化多元灿烂,享誉全球。

敦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如何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到敦煌,包括洞窟在内的佛教艺术体系也随之传了过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不同文化在敦煌不断交融、结晶。

莫高窟现存彩塑2000多身,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一直到清代,外来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了具有敦煌艺术特色的彩塑艺术。

千年的不断营造还为莫高窟留下了45000平方米的壁画,其中以“飞天”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飞天舞,就来源于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自明朝开始,莫高窟逐渐被遗弃。风吹沙侵、阳光暴晒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让莫高窟变得残破不堪。窟内的典籍书画也不断被瓜分割裂。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守护者的努力下,莫高窟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1987年,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莫高窟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老的敦煌艺术正以多种方式走出石窟、走向世界。


作者:新华社编辑:殷曦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敦煌研究院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 苏伯民会见日本株式会社阪急交通社友好人士

  • 大爱传丝路 健康护芳华 ——“走进敦煌 育爱同行”女性健康公益行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 敦煌研究院召开2025年度重点工作部署会议

  • 敦煌研究院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