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赵声良: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日期:2024-04-17

棕红色书封、烫金书名、全彩高清图版、原大印刷、高度还原文献原貌……由敦煌研究院编纂、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1—12册)近日正式问世,整齐垒放在一起足足有一尺多高,无论是内容还是外在形式都极具“含金量”。

“敦煌文献是研究敦煌文化的重要基础资料支撑,整理与出版《敦煌文献全集》,可以为敦煌文化的现代化阐释提供权威可靠的图版文本,对进一步引领国际敦煌学向深向广发展,特别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甘肃藏敦煌文献》总主编之一赵声良介绍说,《甘肃藏敦煌文献》是“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项目成果——《敦煌文献全集》的子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我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共同推进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敦煌文献全集》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旨在以高清全彩方式高水平集成刊布、高质量系统整理散藏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

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敦煌位于陆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最西端,这个戈壁中生机勃发的绿洲,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然而,在从明到清中期长达500年的时间里,由于政治原因,丝路受阻,交通闭塞,敦煌几乎被人遗忘。1900年6月,因为敦煌藏经洞的意外发现,使其闻名遐迩。洞内出土了7万余件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其中大量以纸本写卷为主的古代文献震惊了世界,被学界称为“敦煌遗书”。

遗憾的是,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后,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遭到英、法、俄、日等国探险家的劫掠,致使大批敦煌文献流失海外,现分藏于国内外近百家公私收藏机构。

资料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对敦煌学来说,这一点显得更重要。敦煌学的研究是在藏经洞出土文物和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为大部分敦煌文献已流失海外,而藏在国内各收藏机构的敦煌文献,也首先是将其作为文物而珍藏的,并不是作为图书馆资料而可以直接利用。因此,对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不可能亲自阅读敦煌文献,而作为文物保存的敦煌文献,由于年代久远,纸张破损,也不允许被多次翻阅。根据原件拍摄,然后影印出版,就成了最好的刊布方式,这样既可以保存原状,也可以满足大部分研究者的需要。

赵声良介绍,“敦煌遗书”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种原始记录,是我国中古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于研究我国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都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推进敦煌文献研究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的条件开始得到改善。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界掀起了整理、研究敦煌文献的热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困难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国内敦煌学界从文献资料的刊布逐渐进入深入的研究阶段,敦煌学出版也随之进入繁荣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敦煌文献的整理刊布工作取得丰富成果,在我国敦煌学界和出版界密切配合下,陆续推出了《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俄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全六卷)》等一批大型敦煌文献图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研究和阅读需要。

“这批出版成果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学术水平,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术界、文化界对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和出版质量有着迫切需求。”赵声良告诉记者,结合当前实际,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和利用水平需要统筹整合,进一步提高工作系统性和规范性,优化完善文献定名等学术性工作,反映敦煌文献最新整理研究成果,体现当前学术研究水准,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呈现之前胶卷翻拍、黑白拼版等技术所不能全面展示的敦煌文献信息。

在赵声良看来,《敦煌文献全集》较之前推出的敦煌文献图集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整体布局、全面汇聚,实现高水平集成刊布。加强存藏国内敦煌文献摸底和交流,推动散失海外的敦煌文献更高水平“回归”,有力推进敦煌文献永续传承发展。二是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实现高质量系统整理。体现敦煌学学术发展脉络,吸纳最新学术成果,加强敦煌文献研究定名工作,提升敦煌文献整理出版的学术水平。三是精编精审、精校精印,实现“高保真”完整呈现。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条件,采用高清全彩方式印刷出版,推进敦煌文献整理研究、普及推广和开发利用。“此次推出的《甘肃藏敦煌文献》作为《敦煌文献全集》的子项目,是甘肃藏敦煌文献的高清彩色图录。”

推动敦煌文化资源共享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2019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绽放千年光彩?这成为敦煌学研究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样也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4年多时间里,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启动实施兹事体大。

“图书的出版对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通过这些著作的出版,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敦煌文化和敦煌学,更可以推动敦煌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赵声良说,《甘肃藏敦煌文献》收录当前所见甘肃藏全部敦煌文献,并对其作了深入研究,对文献的编号、名称、题记、现状等情况作了著录,吸纳了最新研究成果,为敦煌文化的现代化阐释提供权威可靠的图版文本,对推进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敦煌文化资源共享,将催生出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特别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田野编辑:杨晔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甘肃敦煌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

  • 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4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 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省级人才计划公示,敦煌研究院15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