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经验助力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

日期:2024-08-22

8月21日,研修班学员在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内考察学习。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紧盯着会议大厅屏幕上中国学者关于石窟保护脱盐技术的内容,几乎每闪过一张图片,阿富汗考古学家阿齐祖丁·瓦法都会用手机拍下。记笔记之余,他还会用手按着同声传译耳机贴近耳朵,以便听清每一句翻译。

瓦法日前正在参加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所在地——甘肃省敦煌市举行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这是他在中国举办的阿富汗考古与文物保护高级人才研修班的主要培训课程之一。

论坛上,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了世界石窟寺保护的最新经验和研究成果,涉及石窟寺保护技术、管理等诸多主题。在敦煌期间,瓦法所在研修班还将赴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等地现场观摩和考察学习。

“参加这次论坛活动获益匪浅,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运用的新技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些技术都是开展考古工作所需的。虽然我们的考古技术运用也在发展,但与中国仍有差距。”瓦法说。

2022年以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这一研修班,已招收3期共约70名阿富汗考古与文物保护领域的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来中国学习文物考古领域的发展经验。

8月20日,研修班学员在“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中聆听报告。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瓦法参加的研修班14日在北京开班,共有23名学员。在为期16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在中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考古科技、数字化展陈利用等相关知识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去往天坛、莫高窟、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和现场教学。

“阿富汗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中阿两国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交流情意绵长。”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国际交流部负责人苗宾说。

如今,仍能从中国和阿富汗历史遗迹中找到诸多联系。如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有不少高鼻深目的犍陀罗风格塑像,古代犍陀罗地区就是指今天巴基斯坦、阿富汗东部一带。

近年来,中国与阿富汗文化交往持续紧密。2018年,敦煌研究院专家团曾前往阿富汗考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品展”也曾在敦煌、故宫等展出并广受好评。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古币馆馆长马耶尔·阿卡·卡瑞米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已有约20年,几乎研究过阿富汗所有时期的历史。这是他第二次参加这个研修班。

“贵霜帝国时期丰富的史料见证了当时阿富汗与中国愈发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文化艺术、文物遗迹等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卡瑞米说,在中国培训学习的文物保护经验能应用到阿富汗现存遗址保护工作中,对其文化保护传承很有帮助。

去年的培训中,卡瑞米到过北京、西安、敦煌,他对中国城市展现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活力记忆犹深。本次培训他尤为关注中国的数字技术应用,希望能在中国的帮助下建成阿富汗自己的数字化系统,以保护和复原当地文化遗产。

8月21日,研修班学员在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内考察学习。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此次论坛上作主旨报告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去年曾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他说,中国和阿富汗拥有相似的文化遗迹,他们很愿意分享中国在石窟寺保护方面积累的经验,助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苗宾介绍,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培训正在发挥平台带动作用,推动中国与阿富汗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落地。结束本次敦煌之行后,研修班学员们将在北京与国内文物考古专家开展更多学术座谈交流,中国专家近期也将赴阿富汗开展联合考古工作。

“石窟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罗文华说,通过中国与阿富汗等地考古学家的合作,可以促进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解读研究,以更宏观的全球视野增进对世界文明的认识。

作者:新华社记者何问、张玉洁编辑:褚梦甜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甘肃敦煌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

  • 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4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 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省级人才计划公示,敦煌研究院15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