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130窟外景
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前后费时约二三十年。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高33米)的第二大佛像。因为这尊大佛位于“北大像”之南,因此早在唐代文献中已将其称为“南大像”。
第130窟弥勒佛像
从洞窟形制看,第130窟属于大佛窟,覆斗形顶,洞窟呈上小下大的方锥形,其中仅塑一尊通顶大佛。整个洞窟高28.2米,底部宽17.26米,顶部宽11.95米,佛像高26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由于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
第130窟弥勒佛像头部
第130窟内残存壁画面积1558平方米,窟顶为北宋时期的浮塑团龙华盖藻井,用以衬托佛像的庄严神圣。西披绘佛光火焰,东、南、北披团花图案。南、北壁上方现存飞天5身,每身长达2米左右,是莫高窟体形最大的飞天。这5身飞天面容秀丽,身材修长,横体平飞,身姿舒展,背上云带飞卷,胸下流云飘旋,好似在沿着藻井绕窟飞舞,动态优美而有气势。
南、北壁飞天下方中部各画一身高达15米的胁侍菩萨,也是莫高窟最大的菩萨尊像。两身菩萨造型相仿,头悬华盖,其相容和肌肤、衣饰虽因年代久远,现已变为黑色,但基本轮廓清晰,头戴宝冠,上身半裸,身饰项链、璎珞、臂钏,一手举胸前,一手抚膝盖,一腿横盘,一腿下垂,呈游戏坐姿坐在莲花宝座上,仪态庄严大方。这两身高大的胁侍菩萨该是弥勒佛的胁侍大妙相菩萨和法华菩萨。两身菩萨像的周围画有很多宋代风格的小菩萨像。
窟顶-五龙团花纹藻井-宋
甬道顶存宋代画的团花图案残迹。南、北两壁画太原王氏母女及仆从供养像和晋昌郡太守乐庭瓌等供养像。甬道西北角墙角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此窟的壁画有三层,由里及表分别是盛唐、晚唐、北宋时期的壁画。
甬道北壁-晋昌郡太守乐庭瓌等供养像-盛唐-段文杰临摹复原
甬道北壁-晋昌郡太守乐庭瓌等供养像-盛唐(现状)
甬道南壁的太原王氏母女及仆从供养像是唐代供养人画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共十二人,前三人为主人,后九人为奴婢。前三人均有榜题,第一身形象最大,沥粉堆金的榜题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身形象较小,墨书榜题为“女十一娘供养”;第三身形象更小,墨书榜题“女十三娘供养”。根据榜题可以得知后两身供养人是都督夫人的女儿。
甬道南壁-都督夫人供养像-盛唐-段文杰临摹复原
这幅供养人画像人物造型富有唐代气象,无论是主人还是奴婢,都具有“曲眉半颊”,“半肌腻体”的“杨贵妃型”的特点。不过,每个人的面容神采又各不相同:主人们雍容华贵,手捧香炉或鲜花,合掌致礼,流露出恭敬虔诚的心情;奴婢则有的捧琴,有的端水瓶,有的以纨扇触面,悠然自得,有的回头顾盼,窃窃私语,与主人的心情颇不相同。这幅画的线描流动如生,不仅线的形态颇有变化,对于线的主辅,线的疏密,线的虚实,都十分考究,塑造了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生机蓬勃的唐代美人。
在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前,甬道南、北壁的表层壁画被人剥离后露出了底层的盛唐供养人画像。这两幅供养人画像被剥出后,由于遭受流沙掩埋、潮气严重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已漫漶不清,地仗层也与崖面脱离。
甬道南壁-都督夫人供养像-盛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