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千佛洞第18窟是中唐时期始建,五代时重修。
北壁-佛龛
洞窟为覆斗顶形。北壁开凿的佛龛,是中唐时期常见的盝顶龛,龛内设马蹄形佛床,龛外两侧各有一个塑像台座。窟顶的藻井井心是交杵莲花,藻井的边饰垂幔铺于四披。四披上绘制着千佛,千佛中有说法图各一铺。
藻井
北壁佛龛顶部中央现在残存着精美的五朵团花,佛龛的北披绘制有立佛五身、东披立佛五身。佛龛内的北壁绘制有边饰,垂幔下是莲花卷草火焰纹浮塑佛背光,两侧屏风各一扇半画观音普门品。佛床的上部绘制有卷草纹边饰,壸门内绘制有供宝。佛龛的东、西壁屏风各三扇画观音普门品。观音普门品即观世音菩萨普观“圆通之门”令善男信女悟入佛道的说法。其画面描绘生动、惊心动魄,都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
北壁佛龛东披-立佛
东壁绘制药师经变一铺。药师经变是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绘成,主尊持钵的是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疗众生生老病死之痼疾的大药王。他有胁侍日光、月光菩萨,还有十二药叉神将,保护众生免于苦难。画面以东方药师佛为主体,身处画面中央,前部是水榭歌台,水池中央的宝台,以两色琉璃铺成,富丽繁华,水池中碧波荡漾,莲花盛开。画面上空飞天翱翔,前临曲池流泉。佛前是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药师经变两侧本来有“九横死”与“十二大愿”,此窟现仅存“十二大愿”画面。
东壁-药师经变
西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构图同样采用凹形环抱式布局,中央是西方净土世界,佛坐在莲花座上说法,四周众天人、菩萨听法。佛身后是华丽、巍峨的宫殿楼阁,天空中箜篌、琵琶、横笛等“不鼓自鸣”乐器凌空飘荡,似乎正在演奏出美妙的音符。佛前的平台上,舞伎正翩翩起舞,两旁两组乐队正在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向人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限美好。按照佛经的记载,在西方净土世界里,山喷香气,地涌甘泉,没有灾荒、饥饿、贫穷,人人丰衣足食,歌舞升平,是人人向往的极乐世界。
西壁-观无量寿经变
画面的两边是“未生怨“与“十六观”。“未生怨”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说有一国王年老无子,请相师为他占卜,相师告诉他山中有一位修行人,等到他功德圆满后就会来投胎。国王求子心切,等不及修行人自来投胎,就派人断绝了修行人的水源和粮草,修行人饥渴而死,王后却仍未生子。相师告诉他说道士已经转生为兔了。国王又尽杀林中白兔,王后韦提希夫人终于怀孕了,生一字名为阿闍世。阿闍世长大后,有一天忽然心生恶念,发动宫廷政变,将国王囚禁在牢房,并不许供给食物,王后想念国王,便偷偷将蜂蜜涂满全身看望国王,国王因而得以生存下来。阿闍世知道后勃然大怒,欲杀王后,幸好有两名大臣苦苦相劝方罢休。国王、王后非常痛心,不知何故自己的儿子要这样对待他们。于是他们每日念佛,终于感动佛祖,佛降临后为王后讲过去未来的姻缘,原来是因为他们在前世杀道士、白兔种下的恶因现世才会有这样的报应。王后恍然大悟,便请求佛指示修行的道路,佛便指示她“十六观”的具体内容,十六观就是通过观想自然界及佛教神像,使心灵澄净而进入佛教的理想境界。
南壁门上-降魔变
南壁门上残存降魔变一铺。降魔变的宗教背景是当释迦牟尼佛成道时,魔王波甸率领魔众前来阻挡。画面中佛陀的结跏趺坐端坐中央,面相祥和平静。周边环绕魔众,魔众或持弓箭、或持长兵器等,面目狰狞、呼喝怒号,与佛陀的安宁持重对比明显。
南壁门西-不空羂索观音
南壁门西绘制不空羂索观音一铺。画面中的不空羂索观音头戴化佛宝冠,一面六臂,面目熙怡。披鹿皮衣结跏趺坐,佩戴璎珞珠钏。六只手或持三叉戟、或施无畏印、或把羂索。根据佛经记载,持诵《不空羂索经》的人,能在现世中获得二十种功德。这幅图像极具对称之美,也是研究佛教密宗的重要图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