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蔡伟堂(1957- )

一、简介

甘肃省景泰人。1978年兰州大学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先后在考古组、考古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工作;1990-1993年赴日本成城大学做客座研究员;2007年晋升副研究馆员;2014年晋升研究馆员。2017年退休后被返聘至今。

长期从事敦煌考古研究。参与莫高窟130窟窟前遗址和莫高窟上中寺挖掘项目。发表《莫高窟早期三窟佛像比例探讨》《犍陀罗弥勒菩萨像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及译文20余篇;合作出版《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俄藏敦煌艺术品》《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考古报告》等专著多部。

二、主要论著目录

(一)著作

1.樊锦诗,蔡伟堂.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2.樊锦诗,赵声良,李永宁,施萍婷,王惠民,戴春阳,吴健,孔令梅,王进玉,张小刚,王建军,蔡伟堂,杨森,刘玉权,马德,孙儒僩,孙毅华,李正宇,万庚育,关友惠,段文杰,贺世哲,李其琼,谭蝉雪,殷光明,彭金章,史苇湘,孙修身,潘玉闪等.敦煌艺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二)代表性论文

1.独立完成

(1)犍陀罗弥勒菩萨像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4(03):62-70;

(2)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7(04):14-21;

(3)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故事画——从俄藏莫高窟第433窟睒子本生故事画谈起[J].敦煌研究,2004(05):13-19+109;

(4)敦煌佛教造像汉族化与世俗化的形成[J].敦煌学辑刊,2005(01):82-89;

(5)莫高窟早期三窟佛像比例探讨[J].敦煌研究,2005(03):33-40;

(6)重订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说明——兼谈莫高窟各家编号及其对照表[J].敦煌研究,2005(06):1-30+139;

(7)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C]//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05:8;

(8)敦煌供养僧服考论(二)——僧服披着方式浅议[J].敦煌研究,2011(05):22-27;

(9)敦煌莫高窟编号的几处订正[J].敦煌研究,2015(02):1-3。

2.合作完成

(1)潘玉闪,蔡伟堂.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J].敦煌研究,1982(01):111-128;

(2)李永宁,蔡伟堂.《降魔变文》与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变”(附录:莫高窟第9窟等“劳度叉斗圣变”榜题与变文对照)[C]//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上).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65-233;

(3)李永宁,蔡伟堂.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摘要)[J].敦煌研究,1988(02):41-43;

(4)平山郁夫,蔡伟堂.我们一起来保护敦煌石窟[J].敦煌研究,1988(03):3-4;

(5)蔡伟堂.关于敦煌壁画《婚礼图》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0(01):60-65+9+125-126;

(6)樋口隆康,蔡伟堂,李爱民.敦煌石窟系谱[J].敦煌研究,1990(04):35-43+131-138;

(7)樊锦诗,蔡伟堂.奥登堡考察队拍摄的莫高窟历史照片——《俄藏敦煌艺术品》第三卷序言[J].敦煌研究,2001(01):5-7+185;

(8)蔡伟堂,郭俊叶,张小刚.敦煌莫高窟上寺中寺发掘简报[J].敦煌研究,2002(01):18-25+111-113;

(9)樊锦诗,蔡伟堂.关于敦煌莫高窟南区洞窟补编窟号的说明[J].敦煌研究,2007(02):44-50;

(10)樊锦诗,蔡伟堂.敦煌西千佛洞各家编号说明[J].敦煌研究,2007(04):34-35+115-116;

(11)赵青山,蔡伟堂.从敦煌题记“师僧”看僧团师徒关系[J].敦煌研究,2009(03):35-42;

(12)蔡伟堂,卢秀文.敦煌供养僧服考论(一)——僧装的类型变化[J].敦煌研究,2010(05):25-29;

(13)蔡伟堂,宋利良.《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出版[J].敦煌研究,2011(06):4。

三、主要奖励和荣誉

2017年,参与主编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考古报告》获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