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据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采用土垚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伴有雷阵雨或暴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万物此时的生长都达到极点。

榆林窟第2窟-洞石、翠竹、流云-西夏
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这一天,属阳的公鹿因感到阳气始衰而鹿角脱落;五天之后,雄性知了感受阴气滋生鼓翼而鸣;再过五天,药草半夏值此阴阳半开半阖之际开始生长。
从此,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拉开大幕。古时,往往于夏至之日祭神以求丰年。敦煌文献亦有不少相关的民俗活动内容,反映出敦煌当时夏至生活的地方特色。
赛驼马神

莫高窟第296窟 骡马和驼队 北周
河西地区土地平旷,水草丰美,历来都是发展农牧业的沃土。骆驼在敦煌地区作用更为明显,是当时沙州与西州、伊州、甘州、凉州等地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人们穿越戈壁沙漠,常需备驼。因此祭祀驼马神,祈求驼马繁息也是当地民众的心愿。
马神之祭,我国古已有之,可追溯到周代。《周礼·夏官·校人》曰:“夏祭先牧。”“先牧”即放牧者的祖神。

莫高窟第296窟 丝路商旅 北周
敦煌文献P.4640V《归义军衙府纸破历》载:
己未年(899)五月十五日赛驼马神用画纸肆拾张。
庚申年(900)五月十四日赛驼马神用钱财粗纸壹帖(伍拾张)。

敦煌文献P.4640V《归义军衙府纸破历》
敦煌的先牧之祭是一年两度,即孟夏与仲夏,这是异于中原之处。因为马群入泽是放牧开始,孟夏、仲夏又是水草最为丰美的季节,这时行牧祖之祭显然非常适宜。

莫高窟第301窟 河边饮马 北周

莫高窟第296窟 饮马灌驼 北周
赛驼马神的日子设在五月中旬,即仲夏之月。河西历代被作为驼马的牧养之地,对驼马神的信奉,充分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畜牧业的重视。
仲夏雩祀
夏至时节,人们特别关心降雨多少。
一方面是“夏至逢雨三伏热”,一方面是“夏至雨点值千金”。雷雨暴雨不行,没雨大旱也不好。古代敦煌,就于农历五月进行与水有关的赛神活动。
敦煌文献P.4640V《归义军衙府纸破历》记:
己未年(899)五月,“十一日赛神,支画纸叁拾张”、“廿三日百尺下赛神,支钱画肆拾伍张”。
辛酉年(901)五月,“又同日(三日)鲁家泉赛神用画纸叁拾张”、“六日马圈口赛神用钱财纸壹帖(伍拾张)”。

敦煌文献P.4640V《归义军衙府纸破历》
敦研001《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载:
五月“九日东水口神酒壹瓮”、“十八日……涧曲(渠)神酒壹瓮”、“廿八日……涧曲 (渠)神酒伍升”。

敦研001《归义军衙府酒破历》
五月内出现如此频繁的赛神活动,大都发生在水边。此类赛神当为雩祀,即求雨之祭,为夏至日的常祀之一。
《礼记·月令》称:“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乃命百县雩祀。”五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常常发生干旱,故由官方祭祀山川百源,为民祈雨。
敦煌常年气候干旱,夏季更是酷热。所以此时举行赛神祈雨活动,反映出敦煌百姓面对自然环境生起的朴素愿望。

莫高窟第68窟 观日 盛唐
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写道: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从阴阳流转、追求万物和谐平衡的自然时间节点,到祭祀神灵、弘扬民族信仰的人文节日,对敦煌人来说,夏至写满了生活的热闹与期待。

莫高窟第23窟 山峦 盛唐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从芒种到夏至,不过是一朵花落一朵花开的时间。
紫阳花开,红云万重,这个夏天你与谁临窗听雨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