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100窟

洞窟开凿于五代时期。前室已毁,甬道及主室壁画保存完好,均为原作。主室为覆斗形顶殿堂窟。西壁开一盝顶帐形龛,龛内塑像为清代重塑。窟顶四角有凹入的浅龛,内画四大天王。南壁西起画报恩经变、阿弥陀经变、弥勒经变各一铺,北壁西起思益梵天问经变、药师经变、天请问经变各一铺,东壁画维摩诘经变。

甬道南壁绘男性供养人像十一身,北壁绘女性供养人像十五身。


北壁下部 圣天公主李氏出行图

根据法国人伯希和抄录的供养人题记可知:甬道南壁西起第一身供养像为曹议金,第二身供养像为曹元德。甬道北壁西起第一身供养像为曹议金的回鹘族夫人,第三身供养像为曹议金的女儿。目前只有曹议金女儿的这条题记保存完好,为“女甘州回鹘国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

曹议金戴展角幞头,著襕衫,腰插象笏,手执香炉,恭敬礼佛。面部表情虽已漫漶不清,但精神与风骨仍存,气度非凡。

回鹘夫人著典型的回鹘礼服,头戴桃形凤冠,身著翻领窄袖袍,后裙拽地,脚穿平头绣花鞋。体态婀娜,丰姿绰约。

根据敦煌遗书《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和S.4245《建窟发愿文》残卷的记载,可知此窟的窟主是曹议金的回鹘族夫人。但是,修窟的实际主持人却是曹议金长子曹元德。建窟时间是在曹元德执政期间,即公元935—940年。曹氏按照回鹘族的习惯,尊称曹议金的回鹘夫人为“天公主”。因此当时人们称这个窟为“天公主窟”。


北壁至东壁下部 圣天公主李氏出行图之二(局部一)

北壁至东壁下部 圣天公主李氏出行图之二(局部二)

南壁西侧的《报恩经变》是根据《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的。此经主要讲述的是阿难在路途中遇见一个婆罗门在乞食,所得的美食全部给父母吃,而将劣食留给自己。六师外道就以此来诋毁佛祖释迦牟尼不报父母养育之恩。阿难就此向佛请教,释迦牟尼于是请四方诸佛及菩萨来聚会,讲说《大方便佛报恩经》,宣讲自己于过去若干世报父母恩的故事。

《恶友品》讲的是古印度波罗奈国太子善友为济度众生而入海赴龙宫,取摩尼宝珠。获宝归途中,被其弟恶友刺瞎双眼,夺去宝珠,流落利师跋国为王宫看守果园。善友常在园中弹筝以抒情怀,公主听筝后对善友萌发爱情,后两人结为夫妇。婚后,善友将他的身份告诉公主,双眼得以复明。他带着公主返回波罗奈国并索回宝珠,变现衣食珍宝,救济众生。

《孝养品》讲的是波罗奈国大臣罗睺杀国王篡位,小王携王妃及太子须阇提逃亡邻国求援,慌不择路,误入歧途。数日后粮尽,须阇提割自己的肉来供父母吃。小王及夫人走后,帝释天使其身体平复如故。邻国国王深感须阇提之孝顺,于是发兵征讨罗睺。后太子复国,继承王位。

《亲近品》讲述的是金毛狮子本缘故事:古印度波罗奈国仙圣山中,有一金毛狮子,名坚誓,深信佛法,亲近沙门,誓不伤害。一猎人为获金毛狮皮用来谋求爵禄,伪装成沙门诱使狮子亲近,以毒箭杀坚誓。当国王知道后,聚香木火化狮骨,收其舍利并起塔供养。

《论议品》讲的是鹿母夫人生莲花的故事:在波罗奈国仙圣山中,有一位南窟仙人,一位北窟仙人。一日,南窟仙人便溺于泉边,后一雌鹿舔食了泉水后怀孕。不久,这只母鹿产下一女,后被南窟仙人收养。鹿女长到14岁时,南窟仙人一日不慎熄灭火种,令鹿女向北窟仙人索取火种。鹿女到北窟求火,北窟仙人见鹿女足到之处皆生莲花,就嘱咐她沿窟绕行七周。鹿女遵嘱绕行,莲花则环窟而生。波罗奈国国王游猎,见北窟仙人窟外是朵朵莲花就好奇地询问,当得知是鹿女足下所生,即到南窟索鹿女而去。波罗奈王携鹿女回宫封其为第一夫人,不久怀孕,十月期满后生产一朵莲花。国王很生气,斥责鹿母为畜类,所生亦为怪物,故将其疏远,并且将莲花抛弃在池中。一日,王与群臣嬉游池边,见池中莲花发出光华,派人摘取,于莲花中得五百儿。国王方知是鹿母所生,向鹿母悔过自责,重立鹿母为第一夫人。后来五百太子长大成人,力敌一千,邻国不敢侵犯,国土安稳。画工以释迦牟尼说法会为中心,将四个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依次绘于四角,这是唐代以来绘制此类型经变画的固定模式。

北壁西侧的《思益梵天问经变》是根据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思益梵天问经》绘制。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讲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有大比丘僧众,文殊师利、网明等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紧那罗等大众来到佛所,听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法。释迦牟尼佛受网明菩萨之请,身放光明,遍照三千大世界。十方无量佛土诸无量百千亿菩萨见此光明,皆来至佛所。东方清洁国佛土,有名曰思益梵天的菩萨梵天,与一万二千菩萨来到释迦牟尼佛所,顶礼佛足,以偈赞佛陀,并提出诸多问题请教释迦牟尼佛,佛逐一作答。全经共四卷十八品,主要通过思益梵天等与释迦牟尼佛的问答,全面阐发大乘空宗的义理,批判小乘学说。《思益梵天问经》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佛典,经中无任何故事,因而在经变中,只能用众多小说法图加榜题的形式来表达经文内容。比起法华经变、维摩法经变、弥勒经变、报恩经变等情节生动有趣的经变,思益梵天问经变可谓单调枯燥,所以敦煌壁画上思益梵天问经变远不及上述其他经变多。敦煌壁画中共有14铺思益梵天问经变,敦煌遗书中有八九十件《思益梵天问经》写本和一件思益梵天问经变榜题底稿。这些丰富的文献显示出《思益梵天问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壁东侧的《天请问经变》根据唐玄奘译的《天请问经》绘制。经文不足600字,主要讲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天人来到佛所,顶礼佛足,提出问题请问于佛,佛一一作答。通过偈语形式的九问九答,阐发四谛、六度、持戒的义理。“天”闻佛说法完毕,再礼佛足,然后离去。画面中央是大型的佛说法会,周围有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眷属簇拥听法。佛前一侧,“天”乘云而降,向佛作礼;另一侧为“天”向佛行礼,并驾云而起,直飞云霄。大型佛说法图的下部及周围有若干组天作跪礼、提问和佛说法作答的小型说法场面。

《曹议金出行图》绘于该窟主室西、南、东三壁。从西壁开始,以分列左右的四对鼓角乘骑为先导,随后是两面大旗及持矟的四对武骑仪仗。紧接着有五对文骑,文骑之间八名军营舞伎分为两列:四人着汉装,戴幞头,四人着吐蕃装,束双髻。后有十四人组成的乐队,舞伎在笙、箫、笛、筚篥、箜篌、琵琶等的弹奏声中踏着大鼓、细腰鼓、拍板的鼓点节奏,扬袖起舞,徐徐前行。舞伎前有二人骑马持牌横于道,指挥舞乐的行止缓急。主体部分以节度使曹议金为中心,头戴展脚幞头,身着红袍,骑一白马,正欲过桥。前后侍卫护送,旌节引导。桥前方接伎乐之后有六骑持旌分列左右,其后有持牙旗小幡二人。旌节后有三骑和分列于左右的八名持棒步行卫士。曹议金之后,拥簇骑卫多人,其后为帅军大纛旗及出行将士队伍。紧接着是辎重后勤部队,还画了猎骑驰射黄羊、奔鹿和运送军需的驮队等,其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形象,诸如有头戴暖耳帽、着长靴,穿圆领衫,高鼻深目髯须的少数民族骑士。整幅画面长13米,人物众多,旌旗飘扬,延绵浩荡,显示了这只队伍的严正军仪和威武雄风,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

北壁下部 圣天公主李氏出行图之一

《曹议金的回鹘夫人出行图》位于该窟主室西、北、东壁。从西壁开始,一组马上乐师为前导,高头大马,乐师著各色丽服,使出行场面一开始就显得场面隆重。北壁为乐队舞蹈,车舆仪仗。其中乐工七人吹奏管弦,击鼓打出节奏,舞伎四人,着长袖长袍,围成方阵,踏点迎拍,翩翩起舞。舞乐之后有车三辆,一辆为行李马车,其后二辆为坐车,车后有两乘六角亭式“肩舆”,即轿子。车前后,或有武士护卫,或有婢女多人捧盒持扇,架鹦鹉相随。天公主着回鹘装,骑高头大马,由二马夫牵引,前后又有使女捧物随行。另有一些贵妇人骑马扬鞭指挥车辆行进。第三部分是饮食供给队伍,其中也有狩猎场面,黄羊奋蹄奔逃,猎骑疾驰追逐,非常生动。整幅画面充满一种逍遥闲适的出游情趣,也表现出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贵族腐朽气氛。

《出行图》是表现历史人物功绩和豪门贵族奢华生活的形象画卷。敦煌壁画中的出行图,是由供养人画像演变而来的,大多画在世族的功德窟中,主要是为了宣扬先祖的功绩和显示家族的地位。它已经摆脱了佛教教义的束缚,是当时真人真事的具体描绘,因此,它是研究河西历史及军队仪仗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