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302窟

莫高窟第302窟建于隋初,此窟中心塔柱北向面下层壁画暴露出供养人及发愿文,隐约可见“开皇四年六月十一日”等字样,得知此窟开凿于开皇四年(584)左右,因此又称“开皇四年窟”。

位于北向面的题记

主室平面略带长方形,窟顶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平棋顶,有中心塔柱,柱四面各开一龛,南西北三壁各开一龛。主室中心塔柱作须弥山状,上部作圆形七级倒塔,上六级原有影塑千佛,最下一层塑仰莲及四龙环绕。下部作方形两层台座,承倒塔。台座上层四面各开一龛。

中心柱东向面、北向面

东向面圆券龛内塑一佛、二菩萨(北侧一身失),龛外两侧塑二菩萨(残存北侧一身)。浮塑彩绘化生龛楣、龙首龛梁、莲花龛柱。龛外两侧各画一菩萨。

东壁-说法图

四壁壁画以土红为地色,气氛热烈,内容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及帷幔;下段表层为宋画比丘尼与女供养人;中段以千佛为主体,千佛中安插一铺或两铺说法图。同为说法图,比北朝有所发展,华盖多样,日趋华丽;“双树”不再以菩提树为限,也有垂柳、青杨,使说法“场景”更为优雅。故事画的位置移到了哭地昂人字披上:东披分上下两条,横卷式,上条画快目王施眼、月光王施头等八种本生故事;下条画“睒子本生”。西披也分上下两条,横卷式,上条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下条绘福田经变。

人字坡

福田经变沿袭了早期故事画的横卷连续构图形式。这种形式可将多情节、多场面的故事,并列画成横向连续的长卷,类似传统卷子横向延伸。以山川林木为背景,横幅展开,人畜和建筑穿插其间,人物活动与环境的结合亦很自然,改变了早期以山林树木最为象征性背景的手法。人与建筑、树木的比例趋于合理。

福田经变

福田经变是佛教经变画,据西晋法立、法炬其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绘制。为横卷式。画有“立佛图、画堂阁”、“植果园、施清凉”、“施医药”、“旷路作井”、“架设桥梁”、“道傍立小精舍”等六个情节。和许多北朝经变一样,画面上没有释迦牟尼说此经德“序品”,也未画各种行善的因缘,而是直接描绘“广施七法”的七件事,像实际生活一样直接描绘了生活中的形象,因此具有很高的形象史料价值。尤其是表现广施七法中的几个画面与商旅有关,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上商旅来往的情景,其中就有胡商。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伐木建塔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植园施凉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疗救众病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桥船渡民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近道作井

窟顶西披-福田经变之道旁精舍

福田经变在莫高窟的出现和消失,正是佛教史上由于北魏、西魏、北周、北齐时代僧尼猥滥,佛教与皇室、官府、豪门渔侵百姓,致使民间流行“末法住世”之说,认为佛法将灭。僧人中乃有改革的呼声,要求僧人托钵乞食,“普法普施”,建立“无尽藏”,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广施七法”即其一,当时信行倡导的三阶教即其代表。开皇二十年此教派被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