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新华全媒+丨年轻的他们,让敦煌不再遥远

    在莫高窟一群年轻人用数字化方式“复活”千年艺术以青春芳华守护石窟瑰宝4月25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这些数字化保护技术工作者通过高精度还原石窟和壁画艺术原貌将莫高窟“画”进数字世界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创意营销人员廖雪婷从一幅高保真复制壁画前走过(4月25日摄)。为了不对文物造成破坏科研人员要提前制定周密的采集方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科研人员安慧莉在制定壁画采集方案(4月25日摄)。敦煌研究...

  • 鲁健访谈丨​与时间赛跑的莫高窟守护人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无数守护者前赴后继来到莫高窟,护卫这座“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正是其中一员。此番做客鲁健访谈,苏伯民讲述了30多年间他如何从“学化学的”转变为“文物保护科研工作者”的故事,还原了在修复85窟时攻克壁画酥碱现象“顽疾”的细节,展示了一系列文物修复保护的现代化科技,并透露了莫高窟修复工作的最新进展。敦煌莫高窟还能再保持多少年?在本期节目中,苏伯民带来了他心中的答案...

  • 甘肃新媒体集团特别策划丨千年敦煌“进行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物不可再生,保护第一,是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遵循。早在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莫高窟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以常书鸿为代表的第一代莫高窟人,通过清理积沙、修筑围墙、抢救濒临毁坏的...

  • 聚焦文化数字化 |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让文化遗产绽放数字华彩

    “数字敦煌”资源库页面图。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明珠般洒落在中国大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伴随数字化技术和文化遗产资源的融合探索推向深入,不断为人们创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新体验,受到人们青睐。敦煌研究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莫高窟数字化“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发展理念。经过30多年的数字化实践,今天的敦煌莫高窟...

  • “莫高精神”是奋斗者应有的品格

    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眼中莫高窟风沙防治的历史就是莫高窟守护者几代人如胡杨般扎根沙海的真实写照“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十六个字的“莫高精神”将与莫高窟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相伴相生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做客新华网两会特别访谈《新征程·奋斗者》为我们讲述风沙中的文物保护故事1莫高窟风沙防治的历史是与风沙抗争的“马拉松”赛汪万福说敦煌莫高窟风沙防治...

  • 两会访谈 |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编者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我们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谈谈认识和体会。敦煌莫高窟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 一问到底:数字技术如何让千年莫高窟“活”起来?

    《九色鹿》,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山中的九色神鹿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一日,它救了一个遇险的弄蛇人,而弄蛇人却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最终,九色鹿以神力化险,弄蛇人也得到应有惩罚的故事。故事不陌生,但一定有人发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九色鹿》,和上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九色鹿》似乎有些不同。的确,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以数字技术制作的敦煌剧《九色鹿》。敦煌...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探索应用新技术 擦亮“千年敦煌”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物不可再生,“保护第一”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首要遵循。敦煌研究院探索多种创新手段,实现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到主动的预防性保护,擦亮了“敦煌文化”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莫高窟数字观影中心旁边就是我国文物领域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温度可控制在零下30度—零上60度,仓内能同时模拟我国大部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在不妨...

  • “数字敦煌”张开文化传播翅膀

    核心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从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到“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再到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上线,经过多年努力,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海量数字化资源,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敦煌莫高窟前,利用AR技术生成的...

  • 土遗址保护迎来新机遇!探访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

    国家文物局今年将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目前,我国已核定国保单位5000多处,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石窟寺等,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遗址。如何让这些容易风化极难保护的文化遗产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在位于敦煌莫高窟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看看文保专家如何做到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探访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9盏灯沿着轨道在屋顶划过,亮...

共246条 首页上页1...1314151617...25下页尾页 共25页 /25页 跳转

新闻资讯

  • 敦煌研究院举行2025年清明节祭扫活动

  • 敦煌研究院开展2025年干部教育集中培训暨新入职干部培训

  •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开幕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助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敦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