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427窟

莫高窟第427窟-宋代窟檐

第427窟是一个由前后室组成的洞窟,主室为前部人字披,后部平顶中心柱窟。本窟的参观重点是主室的巨型三组佛菩萨塑像;主室四色金彩的千佛图像;前室的天王、力士像和带有宋代题记的木构窟檐。

中心塔柱窟前室及主室布局-隋

中心柱东向面-弥勒立像与菩萨-隋

主室前部的三佛塑像是本窟主题。这三铺塑像均为一佛二菩萨,正面这铺中央的佛像头微低,仿佛在俯视着尘世的芸芸众生。佛陀面含微笑,庄严中体现着慈祥的神情。他左手平伸作“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右手竖掌,手指向上,这是“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单纯而简练的袈裟,古朴而庄重的色调,衬托出内心的深厚与睿智。佛两侧站在莲台上的是胁侍菩萨,比佛像略低。她们面型端庄,含嫣而笑,与佛的衣饰不同,她们衣着华丽。右侧的菩萨头戴花蔓冠,上身着菱形连珠纹短上衣,肩挎红色披帛,浅绿色的飘带和金色的璎珞下垂,下身着菱格花纹锦裙,一手托莲蕾,一手自然下垂;左侧菩萨的头冠已不存,上衣为菱格狮凤纹,华丽的飘带和璎珞自肩垂下,下身也着菱格花锦裙,一手拈花,一手紧靠腿部,具有少女般的矜持神态。菩萨衣着上的纹样有别于中式传统,源于波斯(今伊朗),流行于中亚、西亚一带,这种图案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

中心塔柱窟造像-隋

南北两壁的塑像与正面布局一致,都是一佛、二菩萨,立姿、手势、神态相差无几。这三组形制相同的高大佛像或许寓意过去、现在、未来的佛教时空观念,在这个小小的环境中出现,像一首强烈的回旋曲,不断地强化主题,使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深沉,从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宗教环境。

中心柱西向面-释迦佛与弟子-隋

中心塔柱的南、西、北三面开券形龛,均塑一佛二比丘像。由于保护的需要,主室中部现已设置了木质栏杆,游客已不能进入中心塔柱后部参观。塔柱龛沿画须达拏太子本生。南、西、北三壁中央画卢舍那佛和说法图,余处画千佛列像。该窟的千佛遍布洞窟四壁四隅,以绿、白、青、褐四色描绘,虽然有相当程度的变色,但从东披保存的几排千佛来看,原本都妆有金彩。

主室东披贴金小千佛-隋

前室为三间四柱的宋代木构屋檐,入口上方的横梁上墨书“……宋乾德八年……”(970)题记一则,可知该窟重修于曹元忠统治敦煌时期。前室南、北壁各塑天王二身,均头戴宝冠铠甲严身,握拳怒目足踏药叉。主室入口两侧塑力士像各一身,他们赤裸上身束战裙,显得威严有力。这些神像均由宋代妆彩,但身形还是隋代的原作。

本窟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构思精美、描绘细腻、色彩豪华的壁画与雄浑、庄美的彩塑完美结合,体现出“细密精致而臻丽”的隋代风格。

前室顶木椽-曹元忠修窟题记-宋

前室东北角-天王

前室南壁-天王

前室北壁-天王与力士

南壁西侧-菩萨胸部衣饰(菱形狮凤纹锦)

窟顶-对狮图-隋

中心柱北向面下部-本生故事和供养人

甬道北壁-女供养人-五代、宋

1908年伯希和考察队在莫高窟第427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