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331窟

第331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洞窟,洞窟前室、甬道均绘制有壁画,前室壁画保存完整,前室西壁门上是五代时期绘制的地藏菩萨、水月观音,门南、北各画天龙八部,门南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一方壁画。甬道顶部为盝形顶,顶中央为五代时期绘制的十一面观音变一铺,南、北披画趺坐佛各六身,甬道顶部及两披壁画保存完好,色泽鲜艳。

西壁龛顶 飞天伎乐

洞窟主室为覆斗形顶的方形窟,西壁开一斜顶敞口佛龛,龛内初唐塑一趺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清修),清塑二菩萨。龛顶画趺坐佛九身、飞天二十三身。龛壁塑佛光,两侧各画四弟子、四菩萨。龛沿用团花边作为装饰。龛外南侧画文殊变,下画菩萨一身,龛外北侧画普贤变,下画菩萨一身。

窟顶藻井井心为牡丹团花,垂角帷幔铺于四披,四披还画千佛,西、北披有一部分被毁坏了。

南壁 弥勒经变

洞窟南壁画弥勒经变一铺,即根据佛经《弥勒经》而绘制的,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始于隋,盛于唐,终于西夏,共计97幅,其中莫高窟92幅,榆林窟3幅,五个庙石窟有2幅。弥勒经变画所依据的经典译本主要有:刘宋沮渠京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西晋竺法护《弥勒下生经》,姚秦鸠摩罗什《弥勒下生成佛经》和《弥勒大成佛经》,唐义净《弥勒下生成佛经》等。弥勒上生经讲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为天人说法。敦煌隋代所绘制的弥勒经主要是以单幅形式绘于窟顶人字披或平顶上,构图较为简单。中央绘弥勒菩萨坐兜率天大殿,两侧层楼,楼中有伎乐,弥勒及楼侧画天人和听法菩萨。弥勒下生诸经主要叙述弥勒菩萨降世成佛,度众出家,弥勒世界丰盛太平。主要情节有:弥勒投生、诞生、七步生莲、九龙灌顶、回城,攘怯王施七宝,婆罗门拆幢,弥勒降魔成道,龙华三会,剃度,入城乞食说法,着阁崛山见血叶,迦叶献僧伽梨,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五百岁出嫁,老人入墓,龙王布雨,叶华扫城等。初唐时期,弥勒上生、下生多绘制在同一图中,以下生经为主。上生经的内容主要绘制在画面上部,以云端或须弥山上的三院形式表现。三院两侧殿堂数座,象征四十九重微妙宫。下生变位于图的中下部,以龙华三会为主体,三会居水榭上,正中为初会,弥勒佛身着袈裟,善跏趺坐,两侧有菩萨圣众。初会左右两侧分别画二会、三会。水榭下有宝池、莲花以及乐舞、剃度图。第二、三会居图主位,拆幢绘于初会前,剃度列两侧,其它情节穿插于三会两侧空隙处。这种形式整体性强,内容比较完整,情节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而又有平衡感。

在弥勒经变的下部画女供养人十九身、侍女二十七身。

北壁画西方净土变,是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佛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他中莲花大如车轮……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花”。北魏时某些“说法图”中的佛、菩萨、弟子皆立于水中莲花之上,应是“西方净土”之雏型,如第251窟。初唐时的第57窟北壁正中,用“说法图”三分之一篇幅画水池,碧波荡漾,朵朵出水芙蓉上,佛安详而坐,弟子、菩萨侍立两旁,天空中各种鲜花飘洒如雨,给人以“西方极乐世界”之联想。331窟北壁的这铺西方净土经变最为典型:通壁大画,上段为飞来飞去之一佛二菩萨,楼阁、孔雀、迦陵频伽、白鹤、宝幢,宝幢之上绘出“七重楼阁”、“珠宝罗网”,其中一幢至今仍色彩斑斓。中段为水上平台,中间为主尊及二大菩萨(立像)及众多菩萨,左右各一大菩萨及众多小菩萨。下段亦是水上平台,中间为舞乐,左右两边为佛菩萨,最边上为楼阁。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美好的画面,因而艺术家极尽想像力,充分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