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205窟


洞窟开凿于初唐,窟型为方形覆斗顶窟。

洞窟正中设中心佛坛,佛坛上的塑像为初唐原作,保存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虽然变色较严重,但雕塑技艺非常精湛。主尊像释迦牟尼佛体态端庄,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由于塑造手法写实逼真,身上的袈裟自然垂落于莲花座上,似被莲座上的莲瓣自然挑起,极富丝织物的质感。左侧的这身菩萨像,上身袒裸,下穿锦裙,侧身单腿盘坐于莲花座上,神情沉静、温婉,造型娴熟,比例准确。宽厚凝重的肩背、富有生机的胸腹,塑造的非常精到。尽管双臂已失,色彩已变,但从自然倾斜的姿态、丰满的身躯,特别是给人以肌肉丰肥之感的背部深陷处以及垂挂在莲瓣周围富有装饰性的锦裙折纹里,都体现出唐代艺术所崇尚的“浓丽丰肥”的时代风格。北侧的这身天王像是敦煌彩塑的代表作之一。天王内穿甲胄,外着虎皮衣,两手相握于腹前,挺胸直立。甲胄严整,虎皮柔软厚重。虎皮衣,吐蕃叫“大虫皮”。虎皮衣帽是吐蕃表彰英雄的服装。这身天王像虽然面部残缺,但通过动作、姿态仍可见建立战功的武将的雄健威风之气概。着虎皮衣的彩塑天王像仅见于此窟。


中心佛坛 释迦佛一铺

洞窟顶部的藻井画三兔井心,方井中心莲花呈悬空之状。圆形花心中安置了三只旋转飞奔的兔子。三只兔子共画了三只耳朵,相互搭配,却有一兔双耳之感,简洁概括,造形生动,色彩华美。

在洞窟的四周绘制经变画及说法图,变色较严重。西壁北侧绘有一幅观音菩萨与供养人图。画中的观音菩萨顶光闪耀,脚踏莲花,斜底着头,以两手指捏着串珠的一端,俯视着脚旁的供养人。观音脚边的女供养人身着窄袖裙衫,肩披罗巾,手持香炉,握住观音手中串珠的另一端,仰视观音。男供养人身后的侍从捧着供物,奉献观音,观音与女供养人之间的感情巧妙地通过串珠和视线联系在一起,神与人的关系处理得极为微妙。

中心佛坛南侧 右胁侍菩萨

在洞窟南壁中部,绘有一幅观音经变。画面中央是观音菩萨立像,面相丰满,珠宝满身,遍体绫罗,仪态温婉,眉目传情。两侧呈对联式的立幅画面上绘制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救助苦难的场面。画面中的观音,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加以描绘,表现出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形象。观音菩萨两侧和下部的画面,表现的是当众生遇到危难时,只要呼唤观音的名号,就可以得到观音的帮助,得以摆脱危难,转危为安。画中绘有没入大火火不能烧;若为水飘水不能溺、即到浅处获生;入海求宝遇风浪、罗刹鬼不能害;临当被杀、凶器刀杖立即断、遇诸恶鬼、猛兽害人则可除;商队过险路能的无畏、免遭强盗的洗劫;被恶人追逐、推下山崖、平安着地、不损一毛等内容。壁画所反映的这些内容对于当时的信仰者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这也是观音菩萨深入民心、观音信仰流行的重要原因。

南壁西侧 观音普门品

北壁第二幅西方净土变中舞者二人在方毯上双双相对起舞,左舞伎身躯微向左倾,右手上举弹指,腕上系铃,左腿微蹲吸右腿;右舞伎身躯背向观众转头面向观众,右手上举弹指,腕上系铃,吸右腿,左腿微蹲,舞伎均上身半裸,下系薄纱长裙,舞态为对称式,二舞者配合默契,具有和谐优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