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一百多年前的莫高窟一片破败景象一座座洞窟疏于管理珍贵的壁画和彩塑暴露在烈日之下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在清理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了隐藏在甬道北壁壁画之下的藏经洞。多达五万余件经卷、文书、绢画和其他文物密密麻麻地堆积在里面,内容涉及4—11世纪敦煌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跨越7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石室宝藏”。
敦煌,一个可以被“听见”的地方。这里是曾经的丝路重镇,自远方而来的各路人等在此狂欢,各色文化于此交融,城市宛若留声机,收纳进独属于此的声音记忆。走进莫高窟第112窟,在南壁的壁画中,满目琳琅的各种传统乐器,彼此配合,相得益彰。那是古老的中式“交响乐团”,各个声部依次排开,层次分明又浑然自成的动人音律仿佛就在耳边。演奏者眉宇之间的细微变化,更是将这场音乐会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间。乐舞图 莫高窟第112窟 南...
正月初一是岁、时、月、日的开始,所以又称“四始”。遇此节日,像是又翻开一页全新篇章,不免叫人神清气爽。此时家中亲人终得团聚、故乡老友一呼百应,每个人都想要以最热闹、最喜悦的仪式来迎接它。踏歌纳吉,是每逢重要节日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张议潮出行图之乐舞 莫高窟第156窟 晚唐没错,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那个“踏歌”。单人或多人合着歌曲节拍,渐渐踏起步子,载歌载舞,多是即兴发挥,无需专门学...
清明总下雨。雨背后的气候原因,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心,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物象背后总有意象——清明时节的雨,因为节日的祭祀属性,被赋予了忧戚的基调。是日,人们携带酒食果品、香烛纸钱走到墓前,祭奠故人告慰亡灵。在世的人,总要与故人分享近况,不忘期待故人在天之灵护佑诸事平安如意。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每一段墓前的告白,其实听得见的只有自己。那些逝去的亲人都去哪儿了...
在《忠犬八公的故事》里,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每天朝八晚五对主人公帕克送往迎来,和帕克共处的时光就是它的全部快乐。尽管帕克意外离世,但八公仍然坚持到帕克往日出现的车站,无论风雨阴晴,准时守候站台,凝视往来人群寻找帕克身影。九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终结。它是上天馈赠给主人公最温情的礼物,它予人陪伴、快乐、忠诚、安慰……它从不说话,也从不让人失望。万物有情,动物亦然。上千年前的敦煌,工匠们已经利用...
山水最懂得时间。四季更迭,总在它们身上投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年之中最好看的还是春夏万物生长时,绿水青山一派葱茏朗然,自然的韵律也较别时更加明快。“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这时寻山走水,喜悦大概会主动投怀送抱,也让人感受一番庄子的逍遥。敦煌壁画中保留千年的山水风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相遇,笔触、故事...
敦煌,时尚而优雅。莫高窟壁画中的人儿“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跨越千年,依旧华美。她们头、颈、臂上的佩饰,在千年时光里,永远璀璨动人。古时候,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是美女的标志,将青丝梳绾成各式发髻,是女性追逐时尚、展示容颜的手段,因此配合发髻梳绾所使用的簪钗就显得尤为重要。簪是单股,钗为双股。在梳绾固定发髻之时,将簪钗的股插入发中,固定发髻。露在发髻之外的簪首,便成为点缀发型的装饰。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