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东方微笑”何以永驻麦积烟雨中?

    麦积山石窟历代佛教造像,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从早期较为生硬的“你之造像,我之建筑”的“混搭”,逐步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处于中国石窟走廊的十字路口,沟通东西、连亘南北,既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艺术再现,也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标志。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

  • 东西问·中国石窟|赵声良:敦煌石窟中有多少东西方元素“共处一室”?

    说起敦煌石窟,不少人都误认为敦煌石窟等同于敦煌莫高窟。事实上,敦煌石窟指的是包括瓜州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敦煌周边大大小小的石窟群,莫高窟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与中国其他石窟不同,敦煌石窟出自民间创造,建造工匠既有中原来的,也有西域来的。敦煌石窟蕴藏了哪些东西方交融交汇的元素?具有差异化的东西方文化,如何以浑然天成的形式传承千年?海纳百川的敦煌文化基因,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何启示?敦煌...

  • 挖掘敦煌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学苑论衡)

    内容提要深入研究与挖掘敦煌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明坚强刚毅的开拓精神、开放包容的共生精神、济世安民的人文精神等精神标识,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

  • 文化遗产保护遇新题 敦煌研究院探多学科深度交叉研究

    近年来,敦煌石窟保护实现了被动到主动预防的跨越,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驾齐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如文物生物损害机制、监测和防治等方面依然充满挑战...

  • 青春接力守护古老敦煌 ——敦煌研究院牢记嘱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甘肃敦煌莫高窟。资料图片莫高窟158窟壁画修复现场。资料图片莫高窟第285窟。资料图片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爱护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平台,提高科研队伍专业化水平。夏至时节,万物繁...

  • 东大校庆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受邀在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作学术报告

    6月6日下午,东南大学建校122周年当天,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内座无虚席,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迎来重要嘉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樊锦诗,她为东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的精彩学术报告。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宋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于宗仁,云南省南华县委书记马...

  • 扎根大漠戈壁 守护璀璨华光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莫高窟,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鸣沙山东麓、党河北岸,莫高窟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璀璨华光。这里,现存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400多身彩塑……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以下简称“敦煌文保团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赓续接力、开拓创新,默默书写着关于守护的故事。用科技同文物“对话”早上8点,大巴...

  • 展现新气象 开创新局面——写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一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汲取自信力量,亿万中华儿女向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阔步前行。新高度: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根本指针京城夏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内的中国考古...

  • 守护好莫高窟这座世界文明的宝藏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究竟是什么让千年文化瑰宝璀璨依旧?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在春天的莫高窟找到了答案。向技术要保护公元366年,云游四海的乐僔和尚踏着黄沙来到敦煌,莫高窟的营建就此开始。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一代代人开窟造...

  • 苏伯民:把文物安全切实融入文物事业发展

    “治本攻坚,守护文物安全”专题刊于《文物天地》2024年第5期苏伯民敦煌研究院院长问:通过反思近年来的文物安全事故,如何真正压紧文物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敦煌文物安全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苏伯民:就文物安全工作来讲,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出专门工作部署,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努力,文物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逐步加大,文...

共246条 首页上页1...56789...25下页尾页 共25页 /25页 跳转

新闻资讯

  • 敦煌研究院举行2025年清明节祭扫活动

  • 敦煌研究院开展2025年干部教育集中培训暨新入职干部培训

  •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开幕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助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敦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