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敦煌8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今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海报。活动方供图“石窟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和历史见证,中国石窟寺彰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开幕式上指出,如今,融“价值阐释—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灾害治理—保护修复”于一体的中国石窟寺综合保护理念成为共识,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
8月19日,“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开幕。与会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技术、石窟寺考古与价值阐释、石窟寺管理与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现采撷部分论坛主旨发言,以飨读者。从敦煌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展望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8月19日,“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开幕。来自16个国家的石窟寺保护研究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展开广泛交流研讨。本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甘肃省文物局、酒泉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承办,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具体执行
敦煌,丝路咽喉,文明交汇。自公元4世纪起,这里开始了10个朝代1000多年的开窟活动,形成了如今莫高窟735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的宏大规模。丰富的历史遗存,不仅照见中华文明的悠久深厚,更折射出多元文明荟萃的绚烂景象。如今,这里正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迈进。古老文化迸发新意,对外交往谱就新篇。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文明互鉴...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财政厅主动聚焦“典范”“高地”建设,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敦煌研究院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他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星月亘古,敦煌千年。一千多年间中外文明在敦煌交流互鉴、碰撞交融、和谐共生,在莫高窟中留下历史的印记。世界见证,守护敦煌...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前排左三)和团队成员在莫高窟第130窟保护现场讨论交流。敦煌研究院供图在崖壁上开凿石窟,坐禅修行。从此,莫高窟诞生了。这一年,是公元366年。“来莫高窟如同一场梦,这一梦,就成了一生。”“到莫高窟只看了一眼,这一眼,就延续千年。”这,是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的写照。“80年前,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文物工作者看到敦煌艺术的珍贵价值,坚守西北大漠,开创了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