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敦煌岁时节令|芒种:青梅煮酒,刈麦山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一天,从去年深秋就一直沉睡的小螳螂破壳而出;五天之后,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激昂鸣唱;再过五天,百舌鸟却因感应微生的阴气而停止鸣叫。对于农人而言,芒种意味着“样样都忙”。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一边是夏熟作物的成长到达巅峰,亟需收割;一边是...

  • 敦煌岁时节令|端午:寻找千年前的仲夏雅趣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重午节、端阳节、天中节、浴兰令节。端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齐白石端午画作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之说,也有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之说,以及起源于古百越族祭龙祖之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还属纪念屈原之说。五月亦有恶月之称。《礼记·月令》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说文解字》说:“午,五也。五月阴气忤逆阳...

  • 敦煌岁时节令|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据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采用土垚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伴有雷阵雨或暴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万物此时的生长都达到极点。榆林窟第2窟-洞石、翠竹、流云-西夏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这一天...

  • 敦煌岁时节令|小暑:壁画消夏指南(上)

    小暑是六月节。季夏时节正式开始,愈演愈烈的“热”,成了往后这一两个月的关键词。今年的小暑,是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待到下一个庚日(公历7月17日),便是今年的伏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还是来了。韩昌黎大概是怕热的,他面对夏天,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哀哀地叹:“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咳,五月开始我就被困在暑湿里喘不过气,和被闷在一口蒸锅里等着被蒸熟有什么区别?与韩愈并称“韩柳”的柳河东,耐热...

  • 敦煌岁时节令|大暑:壁画消夏指南(下)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暑,便是热。大暑,即是大写的热了。▲莫高窟第17窟  树  晚唐这样的天气让人无处藏身。走哪都是烫人的焦灼。街边小贩的叫卖声可以充耳不闻,食铺飘香也能不为所动,什么都难让人生发兴致,除非一根冰棍、几牙冰西瓜、一杯凉茶……要么,就哪儿也不去,搁家呆着,吹个空调,刷...

  • 敦煌岁时节令丨立秋:今日宜贴秋膘

    “立秋之日凉风至”,单是读到这句话,就已感受到了微微凉意。经历了难捱的夏日三伏,习习的微风总算如约而至。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暗夜溜进窗牖的凉风,清晨大地白茫茫的雾气,树枝上感阴而鸣的寒蝉,共同勾勒出初秋印象。微凉的天气,消沉了一夏天的胃口逐渐打开,整个人终于找回点活力,开始琢磨着吃点什么好。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是《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的立秋习俗。人们...

  • 敦煌岁时节令|七夕:愿你所得皆所期

    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怀春少女们轻提裙边踏上彩楼,奔逐栏边对着银河望眼欲穿,等待牵牛渡银汉;她们趁着月光穿针乞巧,将五色丝线快速从连排九孔针中贯穿而得巧。穿针引线,本来就离不开男女姻缘的隐喻,得巧者亦可得爱。说不定,就正好有翩翩少年打这儿经过,带着一句“今晚月色真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天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斯坦因编号为S.3326,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囊括了当时北半球肉眼可见的大部分恒星,...

  •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拔腿要走的暑热,又被反扑而来的“秋老虎”一口咬住,不得不延续些许时日才能脱身。但夜晚已经渐凉,不再有白天那般蒸人的热,可以睡个不再黏腻的觉,晨起清爽。如果没有雨水送凉,不如趁秋天还未抽走青山丰草、碧水蓝天的色彩,主动扎进水里。既有“幽鸟飞鸣翠木阴”,又有“小鱼游泳绿波心”,俯仰之间岂不快哉? 法华经变之观音普门品 莫高窟第420窟 隋话说史前社会人类的活动非常简单。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求食和攻防...

  • 敦煌岁时节令丨七月十五:一天,三种情怀

    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佛教盂兰盆节、汉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的混合节日,民众会在这一天祭祖先、超度亡魂。这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儒释道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交融。 佛教的盂兰盆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大目犍连变文卷》-北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犍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神通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于是用...

  • 敦煌岁时节令|白露:又是一年葡萄甜

    农历七月底八月初,秋气愈重,只要待到每日太阳归山之后,白天的热气就会很快消散,拂面的风便有了怡人的清爽。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珠,附着在草木上,洁白无瑕、晶莹可爱,便有了古籍中的“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图片源自网络民间说,“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白露时节的葡萄最香甜。而敦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明显、空气干燥,加之当地特有的沙质土壤,为优质鲜食葡萄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

  • 敦煌岁时节令|秋分:有牛为伴,笃定行远

    这一天,昼夜时间均等,全国大部分地区白天夜晚各12个小时;气候由热转凉,上半年的温热以及暑热,开始转向寒凉。秋凉的到来,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格外紧张。牛作为备受农人喜爱的生灵,在这一天占得中心位置,长久而稳固地停留在我们的传统记忆中。 白牛 莫高窟第360窟 中唐 民间秋分之日有“送秋牛”的风俗。送秋牛不是送秋天的牛,而是送“秋牛图”。这一天,巧言善唱的民间高手,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秋牛...

  • 敦煌岁时节令丨中秋:应是蟾宫别有情

    这一轮明月,无声化解了太多秋的寂寥,抚平了太多人心中的褶皱。 今时明月照古人,遥望同一轮明月,不知千年前的古人会思考些什么? 古人没有天文望远镜,看不见月球上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不甚了解月球的构造以及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关系。更多是由肉眼可见的月亮形象,而衍生出对它的种种想象。 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 莫高窟第35窟  五代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画师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月宫图景。菩萨左、右上手托着的就是...

共35条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共3页 /3页 跳转